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 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图画?对诗歌情感的抒发起怎样的作用?
(2)很多诗人常借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且诗中的感情基调常是低沉忧愁的。本诗与一般的思乡诗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 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图画?对诗歌情感的抒发起怎样的作用?
(2)很多诗人常借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且诗中的感情基调常是低沉忧愁的。本诗与一般的思乡诗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描绘诗歌的画面,注意结合诗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描绘即可:诗歌一二句描绘了一副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的江南暮春图.
分析景物对情感的作用,注意分析景物的特点.前两句写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景象.诗人自然想到家乡的春景,从而触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2)本题关键在审题,“本诗与一般的思乡诗”不同,也就是情感上的不同,题目前面已经指出“很多诗人常借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且诗中的感情基调常是低沉忧愁的”,那么本首诗的不同之处就是“感情基调”与众不同,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一副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的江南暮春图.这两句诗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景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手法、诗意、情感各1分)
(2)①整首诗中,作者借“春” 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春色春风的熏染,使本来就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无沉重悲伤之感了.②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参考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分析景物对情感的作用,注意分析景物的特点.前两句写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景象.诗人自然想到家乡的春景,从而触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2)本题关键在审题,“本诗与一般的思乡诗”不同,也就是情感上的不同,题目前面已经指出“很多诗人常借秋景来抒发思乡之情,且诗中的感情基调常是低沉忧愁的”,那么本首诗的不同之处就是“感情基调”与众不同,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一副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的江南暮春图.这两句诗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景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手法、诗意、情感各1分)
(2)①整首诗中,作者借“春” 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春色春风的熏染,使本来就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无沉重悲伤之感了.②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参考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柳树的花一般没有明显美丽的花瓣当招牌,通常不被人们注意到,其实和桃花、牡丹一样,柳树也是虫媒花,柔 2020-04-07 …
河边有杨树和柳树,共有50只麻雀,杨树上的1/2飞到柳树上,柳树上2/3飞到杨树上,杨树上1/5飞 2020-05-21 …
阅读毛眉的《神越关山哭柳侯》一文,完成问题。①在去柳侯祠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那柳侯柳宗元,官已做到 2020-06-09 …
杨树和柳树上各有一些小鸟,如果杨树上的小鸟有3只飞到柳树上,那么两棵树上的小鸟就一样多;如果柳树上 2020-06-17 …
柳阴街小学的校园里,原来柳树的棵数是全校树木总棵数的25,今年又栽种了50棵柳树,这样,柳树的棵数 2020-06-18 …
"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从.”这句话中,从“急骤”“冒”这两 2020-06-21 …
蓉城到柳城68.8千米,出发时间7:15,己行驶0.5小时,行驶路程34.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气车 2020-07-16 …
童稚可嘉阅读若让你形容女孩子好看的眉毛,你会怎样?你会不会马上想到柳叶儿或者月牙儿什么的来形象?或 2020-07-28 …
《青海高原一株柳》问题!语文1站在这样的柳树前,我想起了这样的一句名言()从这句名言中,我感受到() 2020-11-11 …
萱城到柳城相距134千米!出发时刻7:15!已行驶时间0.5小时!已行驶路程33.5千米!照这样的速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