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
题目详情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2)步骤___(填序号)的目的是证明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3)步骤⑦的目的是___;
(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
(5)请你设计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CuO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的催化效果
实验步骤:___
实验结论:___.22
2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___ |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3)步骤⑦的目的是___;
(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
(5)请你设计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CuO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的催化效果
实验步骤:___
实验结论:___.22
2

|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___ |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猜想】Ⅲ.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故步骤③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步骤⑥中称量的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其中反应速率改变,这里是加快,反应后化学性质不变,故氧化铜依然起到催化作用,所以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为了看氧化铜是否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要通过加入氧化铜与不加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步骤①③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3)步骤⑦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4)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之下分解产生了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5)对比实验要要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两个变量,比较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为: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故答案为:【猜想】Ⅲ: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溶液中有气泡放出;称量CuO的质量仍为0.2g;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①③;
(3)证明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4)过氧化氢
水+氧气;
(5)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氧化铜 氧化铜 氧化铜 氧化铜
(5)对比实验要要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两个变量,比较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为: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MnO2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故答案为:【猜想】Ⅲ: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溶液中有气泡放出;称量CuO的质量仍为0.2g;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①③;
(3)证明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4)过氧化氢
水+氧气;
(5)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氧化铜 氧化铜 氧化铜 氧化铜
(5)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用MnO2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实验】(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故步骤③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步骤⑥中称量的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其中反应速率改变,这里是加快,反应后化学性质不变,故氧化铜依然起到催化作用,所以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为了看氧化铜是否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要通过加入氧化铜与不加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步骤①③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3)步骤⑦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4)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之下分解产生了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 氧化铜 |
(5)对比实验要要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两个变量,比较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为: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故答案为:【猜想】Ⅲ: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溶液中有气泡放出;称量CuO的质量仍为0.2g;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①③;
(3)证明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4)过氧化氢
| 氧化铜 |
(5)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 氧化铜 |
水+氧气;
(5)对比实验要要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控制两个变量,比较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案为: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MnO2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故答案为:【猜想】Ⅲ: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溶液中有气泡放出;称量CuO的质量仍为0.2g;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①③;
(3)证明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4)过氧化氢
| 氧化铜 |
(5)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用MnO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 氧化铜 |
水+氧气;
(5)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0.2g的MnO22粉末和CuO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MnO22和CuO),(控制2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用MnO22的催化效果比CuO好.
看了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政治(马哲):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物质变精神,精神 2020-05-20 …
英语表达:他意识到他曾经欠考虑的决定对她.问题不完整,补充如下:他意识到他曾经欠考虑的决定对她造成 2020-07-10 …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指()A.由现象到本质B.由实践到认识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由理性认识到 2020-11-02 …
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认识既唯物又辩证的是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 2020-11-02 …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 2020-11-02 …
两个人认识到相爱的过程用四字成语表示请用10个4个字的成语或者词语来表示两个人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 2020-11-0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 2020-11-26 …
固步自封,浅尝辄止的观点A.否认了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忽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 2020-12-02 …
通过两个认识的人能认识到全世界的人吗?两个人相互认识,通过相互介绍再认识到他们各自身边的朋友,这样的 2020-12-10 …
马克思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这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