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求解释~)1874
题目详情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求解释~)1874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的首章,可见它在孟子学说中的地位有多么崇高.原文是:“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茍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我们只要把孟子这段话读明白,也就知道此语不是弊端,而是真理了.
这段话所说的内容是这样的.孟子去拜见梁惠王,当时,梁惠王刚刚打了败仗,被迫迁都,儿子也被迫做了人质,所以,想要马上使国家强大起来,并且要复仇,他急于得到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的人才,所以,见到孟子之后,直截了当地问:“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能有办法使我的国家得到实利吧?”儒者绝不像纵横家那样违背自己的原则去搞什么曲线救国,而是直来直去,坚持原则,所以,孟子回答说:“君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得到实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我们觉得,难道讲“实利”不好吗?没有利的事谁愿意做呀?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求利的好处,却不知道求利的坏处.孟子说:“君王要是想着使国家得到实利,那么,大夫就会想着使他的封地得到实利,读书人以及平民百姓就会想着使自己得到实利.这样,上上下下都要求得实利,国家也就危险了.”我们说,难道各得其利很好啊,有什么危险的呢?孟子说:“能够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灭掉君王的必然是能够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夫;能够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灭掉君王的必然是拥有一百辆战车的大夫.从国家的一万辆战车当中得到一千辆战车,从国家的一千辆战车当中得到一百辆战车,不能算少了.”这也就是说,国君想要得到实利,如果不从国内剥削压迫百姓或者向外国掠夺,是无法得到的;大夫要想得到更多的实利,如果不盘剥他的封地中的百姓,就要掠夺其他大夫和国君的实利.国君贪求实利,也就是在鼓励大夫和百姓也贪求实利,最终使国家之中人人要求实利而不顾道义,必然剥削下级、掠夺别人、中饱私囊,造成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国家必然危险.那么,怎么办呢?接下来,孟子讲了应该采取的态度.
孟子说:“如果把道义放在第二位,却把得到实利放在第一位,那么,不去掠夺他人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因为人的欲壑难填.”我们说,难道我们只讲道义而不要实利吗?孟子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只要不是把追求实利放在第一位,而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也就可以了.什么叫道义?也就是按照自强不息的原则,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难道还怕没有实利可得吗?该做的事做好了,那么,该得的实利自然可以得到,而不该得的也不去贪求,大家也就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国君、大臣、百姓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国家还怕不富强吗?除非遇到天灾人祸或者什么以外的事,否则,不会得不到实利.儒学不排斥实利,但是,必须要符合道义才能去取得.
如何讲究道义呢?孟子说:“只要君王按照仁义去做就可以了,君王讲究无私的仁爱,以身作则,上行下效,百姓也就会懂得仁爱,只要人们有了仁爱之心,也就不会抛弃他们的亲人,家庭也就必然和睦,家庭和睦也就能保证人口的生养、安心地劳作,能保证人口的生养就能保证劳动力和兵员的充足,能保证安心劳作就能保证衣食的供应,实利也就在其中了.国君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官员和百姓也就能知道这些,人们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就不会把君王抛在脑后而不顾了,国家也就可以安全了.”最后,孟子总结说:“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把得到实利放在第一位,用实利去满足自己、诱惑官员和百姓呢?”我们也可以据此说,用利来诱惑而来的人,必然因为利的诱惑而去;用利笼络人,当见到更大的利的时候也就会背叛;不懂得仁义的人,为了实利可以无所不为,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
这段话所说的内容是这样的.孟子去拜见梁惠王,当时,梁惠王刚刚打了败仗,被迫迁都,儿子也被迫做了人质,所以,想要马上使国家强大起来,并且要复仇,他急于得到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的人才,所以,见到孟子之后,直截了当地问:“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能有办法使我的国家得到实利吧?”儒者绝不像纵横家那样违背自己的原则去搞什么曲线救国,而是直来直去,坚持原则,所以,孟子回答说:“君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得到实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我们觉得,难道讲“实利”不好吗?没有利的事谁愿意做呀?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求利的好处,却不知道求利的坏处.孟子说:“君王要是想着使国家得到实利,那么,大夫就会想着使他的封地得到实利,读书人以及平民百姓就会想着使自己得到实利.这样,上上下下都要求得实利,国家也就危险了.”我们说,难道各得其利很好啊,有什么危险的呢?孟子说:“能够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灭掉君王的必然是能够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夫;能够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灭掉君王的必然是拥有一百辆战车的大夫.从国家的一万辆战车当中得到一千辆战车,从国家的一千辆战车当中得到一百辆战车,不能算少了.”这也就是说,国君想要得到实利,如果不从国内剥削压迫百姓或者向外国掠夺,是无法得到的;大夫要想得到更多的实利,如果不盘剥他的封地中的百姓,就要掠夺其他大夫和国君的实利.国君贪求实利,也就是在鼓励大夫和百姓也贪求实利,最终使国家之中人人要求实利而不顾道义,必然剥削下级、掠夺别人、中饱私囊,造成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国家必然危险.那么,怎么办呢?接下来,孟子讲了应该采取的态度.
孟子说:“如果把道义放在第二位,却把得到实利放在第一位,那么,不去掠夺他人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因为人的欲壑难填.”我们说,难道我们只讲道义而不要实利吗?孟子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只要不是把追求实利放在第一位,而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也就可以了.什么叫道义?也就是按照自强不息的原则,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难道还怕没有实利可得吗?该做的事做好了,那么,该得的实利自然可以得到,而不该得的也不去贪求,大家也就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国君、大臣、百姓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国家还怕不富强吗?除非遇到天灾人祸或者什么以外的事,否则,不会得不到实利.儒学不排斥实利,但是,必须要符合道义才能去取得.
如何讲究道义呢?孟子说:“只要君王按照仁义去做就可以了,君王讲究无私的仁爱,以身作则,上行下效,百姓也就会懂得仁爱,只要人们有了仁爱之心,也就不会抛弃他们的亲人,家庭也就必然和睦,家庭和睦也就能保证人口的生养、安心地劳作,能保证人口的生养就能保证劳动力和兵员的充足,能保证安心劳作就能保证衣食的供应,实利也就在其中了.国君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官员和百姓也就能知道这些,人们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就不会把君王抛在脑后而不顾了,国家也就可以安全了.”最后,孟子总结说:“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把得到实利放在第一位,用实利去满足自己、诱惑官员和百姓呢?”我们也可以据此说,用利来诱惑而来的人,必然因为利的诱惑而去;用利笼络人,当见到更大的利的时候也就会背叛;不懂得仁义的人,为了实利可以无所不为,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
看了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地有一懒汉打电话要求“110”代买早点,当地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后感到左右为难。但想到“110” 2020-05-13 …
含有「跳」意思的词语含有「笑」意思的词语表示「走」意思的词语表示「想」意思的词语(一种写三 2020-06-08 …
◎「爱因斯坦」测试题跪求答案◎「爱因斯坦」测试题1.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南部重 2020-06-10 …
英语翻译太宗曰:「凡兵却,皆可谓之奇乎?靖曰:「不然.夫兵却: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令喧嚣而 2020-06-14 …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020-06-19 …
“110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有灾必(),有难必(),有求必()。”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 2020-06-22 …
第4题: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名轲,字子舆,或作子车、子居,其学说对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 2020-12-03 …
「不尽相同」的「尽」字,有「完全」的意思.下列何者亦是?(A)善「尽」职责(B)「尽」如人意(C)「 2020-12-14 …
有一个时期,许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务农贾」、「民务耕商」、「民多商贾」、「富者皆弃本(农)逐末(商)」 2020-12-26 …
某兴趣小组有4名男生,5名女生.从中选派5名学生参加一次活动,要求必须2名男生,3名女生,且女生甲必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