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品学兼重(文言文)贞观二十年,王师旦为员外郎.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瑾并有文辞声振京邑.师旦考其策为下等,举朝不知所以.及奏太宗怪问无昌龄等名.师旦对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为

题目详情
品学兼重(文言文)
贞观二十年,王师旦为员外郎.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瑾并有文辞声振京邑.师旦考其策为下等,举朝不知所以.及奏太宗怪问无昌龄等名.师旦对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为轻薄,必不成令器,臣擢之,恐后生效仿,有变陛下风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释】 贞观二十年,王师旦做员外郎.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瑾都有文才,名声满京城.可是王师旦评定他们的策文为下等,全朝官员都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等到向皇帝汇报进士及第名次时,太宗奇怪地问为什么没有张昌龄等人名字.王师旦回答说:“这些人确实有文才,然而他们态度轻薄,文章浮艳,一定成不了有用的人才.我提拔他们,恐怕年轻人都向他们学习,就有可能改变陛下的风气.”皇上觉得这话很对. 【赏析】 本文赞扬王师旦选拔人才坚持品德和学识并重的观点.先写张昌龄、王公瑾有文才,名声大,连皇帝都这样看待,这样就与王师旦的观点形成矛盾.直到皇帝奇怪地追问,王师旦阐明自己的观点时,王师旦选拔人才的标准才昭然若揭.行文简洁,条理清楚.
看了 品学兼重(文言文)贞观二十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