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

题目详情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 斋随笔》)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②瞿然:惊讶的样子。③握手:拱手。④溥(pǔ):大。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必将 不能其一处也(《口技》)
B.起言曰 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C.云山江水之 此中人云(《桃花源记》)
D.欲下拜 思而不学则(《论语》)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3)下面句中的“三”应如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
(4)结合选文,说说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成名/说出B都表顺承关系C话/告诉D几乎/疑惑,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示:看;句意为:写成后,把它拿给李泰伯看.
②中重点词语有名:成名;句意为: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
(3)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该句话的意思是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三”是多次的意思.好处是突出李泰伯阅读得认真仔细,侧面烘托了范公赞词的精妙.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由“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和“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才华出众、具有开阔胸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答案:
(1)B
(2)①写成后,把它拿给李泰伯看.②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
(3)多次. 突出李泰伯阅读得认真仔细,侧面烘托了范公赞词的精妙.
(4)范仲淹是一个才华出众、具有开阔胸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