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从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对此诗进行分析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

题目详情
从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对此诗进行分析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从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对此诗进行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蒹葭》一诗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这诗每章的头二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起正文.《诗经》中不少诗篇,起兴与下文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关联.但这诗的起兴,却与正文有紧密的联系,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霜晨凄清的气氛和烘托了人物怅惘的情绪.因而它才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这诗所描绘的苍苍芦苇,重重霜露;还有岸畔道路,水中沙洲;以及伊人宛在,望穿秋水……又都仿佛是由点线构成,纵横交错,浩渺迷茫,而又彩色斑斓的一幅画卷.令人神思遐想,叹赏不已.难怪沈德潜《说诗语》称赏它说:“苍凉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其次,《蒹葭》一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诸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等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有静有动,动静结合,便使这画幅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而在描摹人物时,写歌者是不顾“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总之,是要冲破阻碍,寻求伊人.故而他既是“溯洄”又是“溯游”,二次三番不肯罢休.其一片痴心,迫切思见之情状,已见于言外.而写伊人则是上曰“在水”,下曰“宛在”,其朦胧缥缈,不可捉摸的影像,更是可以想见.特别是著一“宛”字,更加传神,甚得风流.它引人想像那位少女,可能是真的来到了水边或者岛上.也可能所谓“伊人”,只是歌者企慕过深、求之过急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幻觉而已.
看了 从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对此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  2020-04-26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  2020-05-16 …

谁帮我给蒹葭扩成散文形式的,一段就行一小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  2020-05-16 …

加标点。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  2020-05-16 …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  2020-06-07 …

从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对此诗进行分析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  2020-06-10 …

英语翻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  2020-06-10 …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划线句子“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  2020-06-11 …

古文翻译1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3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4  2020-12-08 …

阅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