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陶渊明和同时期的诗人诗歌的不同之处rt

题目详情
陶渊明和同时期的诗人诗歌的不同之处
rt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陶渊明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这样一个时间的跨度,足以湮没无数的风流.但陶渊明这个名字还在为我们所称道,还在为我们所铭记.他只是一个贫居山野的隐士而已,但他的隐,却使他青史留名.
我并不太了解陶渊明,只是读过他的一些诗赋而已,也不敢妄加品论.但他的《五柳先生传》或者是他晚年生活最好的写照——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就是这样一个“性嗜酒,家贫”的陶渊明,却别后世诗家奉为楷模.是因为陶渊明的诗风吗?他开创的田园诗历来受到好评,但能写出这样无欲无求的诗歌也正是和他的思想有关.安贫乐道是需要勇气的,虽然,在他的那个年代,读书人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讲究放浪形骸之外,即所谓的魏晋风骨.但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时候,“不慕荣利”“常著文章自娱”能有几人欤?但陶渊明做到了,而且是真正的躬耕自济,以文示己志.
陶渊明也读儒家的书,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即便是在南山下隐居,他的骨子里还是带有两样不同的个性,“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抑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
他的生活的艰辛并不能使他放弃自己的操守,他的操守便是不可使自己“心为形役”.陶渊明“厌恶官场,鄙弃功名”的价值取向有一个形成过程.他在年轻的时候有过“大济苍生”之志,决意不肯老死穷庐,曾多方谋求一种实现“猛志”的途径,也就是出仕.但当时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和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严重地阻碍了陶渊明的仕途发展.所以,他五次出仕,也只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职,前后13年时间大部分在家赋闲.这样的勉强出仕不仅对他的大志无济于事,而且使他见识了官场的龌龊和阴暗,充分地加强了他“深愧平生之志”的生命悲剧意识.于是,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天性点燃了他归隐山林的决心.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彭泽县令只是一个恰当的契机而已.
他希望的是一个桃花源似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但他知道这并不现实.而与之最相近的,无疑便是隐逸田园的生活了,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安贫的勇气.他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只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下的闲适——但陶渊明不逃避这样的辛劳.
陶渊明将生命看得很轻,更将名利视作无物,他高喊:“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了这样的觉悟,也让陶渊明有了乐于安贫的勇气——他满足于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存在的形式.
他也会为生计而发愁,却不会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