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
题目详情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回答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回答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看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芙蕖1芙蕖之可人的可2过而不问之秋矣的秋3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的已4及其茎叶既生的既5避暑而暑为 2020-06-05 …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2020-06-19 …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 2020-06-1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8分)芙蕖﹝清﹞李渔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②群葩 2020-06-21 …
文言文阅读。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②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 2020-11-02 …
芙蕖清.李渔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k 2020-11-0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芙蕖(清)李渔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②群葩当令时,只在 2020-11-02 …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 2020-11-10 …
(二)文言文阅读(25分)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②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 2020-12-14 …
选出下列加粗字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A.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可鼻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