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闻右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

题目详情
闻右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欹(音 qī 奇)器,又常被称做歌器.它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最早记载】 关于“欹器”的最早的有关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一书《宥坐》编.这里“宥”字相当于“右”字.“宥坐”也即“右坐”或“右座”.所谓“欹器”是鲁王用来代替今人所说的“座右铭”的.《宥坐》篇的记载如下:\x0d“孔子观于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翻译: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但也有人认为欹器是中庸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