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创建时间
资源类别
相关度排序
共找到 105 与一也-----荀子 相关的结果,耗时125 ms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荀况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政治
材料二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倡导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他也曾效法孔子,游历诸侯国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被视为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B.荀子主张性
语文
. 《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的
儒家代表人荀子的弟子也是信奉儒家吗?不是的话,那么是那一家的代表?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孟子曰:“人无有不善。”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伦,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
其他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
材料一荀子曰:“夫星之队(坠),木之鸣,是天地之就,阴阳之化,物之举到者也。怪也,可也,而畏之,非也。”材料二王充曰:“在天之就,日、月薄食
政治
材料三 范缜曰:“神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孟子曰:“人无有不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
历史
明,民知所从矣。” -
(1),来者犹可追。(《论语》)(2)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荀子《劝学》)(3),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语文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荀
历史
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
《荀子•劝学篇》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的寓意是()①要知道天有多高,就必须登上高山去测量②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③在学
政治
B.③④ C.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