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倾角θ=30°的斜面分为两段,其中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μ=13,AB=BC=15m,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以初速度v0=20m/s从C点冲上斜面,求:从C点开始到第二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g=10m/s
题目详情
倾角θ=30°的斜面分为两段,其中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μ=
,AB=BC=15m,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以初速度v0=20m/s从C点冲上斜面,求:从C点开始到第二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g=10m/s2).

| 1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物体在BC段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解得加速度:a1=gsinθ+μgcosθ=10m/s2
设第一次运动到B点所有时间为t1,则有 sBC=vot1-
a1t
解方程得:t1=1s,t1=3s(舍去)
到达B点速度 vB=v0-a1t1=20-10×1=10m/s
物体在AB段运动时的加速度:a2=gsinθ=5m/s2
减速到零所用时间 t2=
=
=2s
此过程经过位移 s2=vBt2-
a2t
=10m(未到A点)
根据对称性,再经过t3=2s 物体第二次经过B点
从C点开始到第二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 t=t1+t2+t3=1+2+2=5s
答:从C点开始到第二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是5s.
解得加速度:a1=gsinθ+μgcosθ=10m/s2
设第一次运动到B点所有时间为t1,则有 sBC=vot1-
| 1 |
| 2 |
2 1 |
解方程得:t1=1s,t1=3s(舍去)
到达B点速度 vB=v0-a1t1=20-10×1=10m/s
物体在AB段运动时的加速度:a2=gsinθ=5m/s2
减速到零所用时间 t2=
| vB |
| a2 |
| 10 |
| 5 |
此过程经过位移 s2=vBt2-
| 1 |
| 2 |
2 2 |
根据对称性,再经过t3=2s 物体第二次经过B点
从C点开始到第二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 t=t1+t2+t3=1+2+2=5s
答:从C点开始到第二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是5s.
看了 倾角θ=30°的斜面分为两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说法中争取的个数为①若两直线l1和l2的斜率相等,则l1//l2;②若直线l1//l2,则两直 2020-04-27 …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两段,且2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 2020-05-17 …
麻烦详细一些,我就是不懂tan0怎么和动摩擦因数有关了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长分为A 2020-05-17 …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一定相等;②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的倾斜角 2020-05-20 …
初二数学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为13CM,两条直角边的和为17CM,则斜边上的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 2020-05-23 …
求坐标上两点距离定义:平面内两条相交但不垂直的数轴构成的坐标系(两条数轴的原点重合且点位长度相同) 2020-06-05 …
函数中的“斜率”是如何理解和运用的?最好能有详细地讲解或关于“斜率”的例题. 2020-06-07 …
(2008•邵阳模拟)如图所示,物体M与m紧靠着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现施一 2020-06-17 …
直线x=3+4ty=4−5t(t为参数)的斜率为( )A. 45B. −45C. 54D. −5 2020-06-27 …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 20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