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课内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

题目详情

阅读课内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星星变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2.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最欣赏的句子:                                           

我的赏析:                                           

3.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 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看了 阅读课内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假如对1000人进行某一项问题的满意率测试,回收调查问卷395份,调查问卷的选项设置为:a非常满意  2020-04-07 …

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1、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2、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开放稳定中  2020-04-27 …

在不改变愿意的情况下把下面句子换成一个四字词语.意思不变!1.日子过的很快.2.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  2020-06-08 …

用“儒、道、佛”作开头重新组织下列的句子,不得改变愿意。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  2020-06-18 …

要求不变愿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原句;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  2020-06-29 …

句子合成要求:不改变愿意雨来牺牲了.雨来不肯泄露秘密.把两句话合成一句,用关联词.顺便问问,合成句  2020-06-30 …

我有一台4-20mAHART仪表,过程量PV值变为满量程的90%,其模拟电流没有变为18mA,始终为  2020-11-29 …

课外阅读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没有人问我愿不愿意,选择离开儿时的圣地。哪怕是一粒飞翔的尘埃,也有它生存的权  2020-12-06 …

两个关于高二政治(哲学)方面的问题.愿比较资深的老师解答下.1.“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  2020-12-29 …

看图说故事.如图,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使情境中出现的一对变量满足图示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说出这对变量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