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子夜吴歌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描写场面有怎样的不同?
(3)有人认为《秋歌》末二句显得多余,将此删去“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该说法?简述理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需要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要点进行具体分析,两首诗歌都是表达对丈夫的思念,《秋歌》一诗对表达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更多表现出一种关切之情,担心自己丈夫在边塞被冻着,迫切流露出一种关爱的感情.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细致分析诗歌的表达特点、思想内容.《冬歌》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表现思夫之情.《秋歌》诗从正面入手,第二首诗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和心理描写塑造形旬,写出了长安女子思念征夫的群像.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的思想内涵,尤其是需要学生重点剖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意蕴.“更觉浑含无尽”是诗歌的具体总结,突出一种言语意境,揭示画面的真正含义,表达出劳动人民迫切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

答案:
(1)两首诗都写到了子女对远方征夫的心情思念.(1分)《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冬歌》只是突出了女子对征夫的关心,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2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一在户外,一在屋内;一为长安“万户捣衣”的场面,一为女子“絮征袍”的细节;活动人物一为群像,一为个体;一为情景交融,一为细节描写.(答出任3点即给满分.)
(3)不同意.从风格看,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从内容上看,由“闺情”写到“战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从结构看,前四句描绘画面,末二句如画外音,揭示画面了蕴含的意义.(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5分.答同意,言之成理也行.)

译文:
秋歌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赏析:
秋歌
全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冬歌
本诗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
看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4•临邑县一模)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  2020-05-15 …

一个女生一气之下喝了农药。事发紧急,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得知后,一路连闯数个红灯将女孩送至医院。下面对  2020-05-16 …

下面是吴小强家全年各种费用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吴小强家全年总收入有元.(2)从统计图中  2020-05-16 …

平吴功臣羊祜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2020-06-12 …

下面是吴师傅2010年7月份信用卡的对账单.结单余额:250元摘要支出存入存款(空1)200元支付  2020-06-15 …

平吴功臣羊祜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2020-07-15 …

2016年度国家科技大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A.赵忠贤屠呦呦B.袁  2020-07-1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吴明是一个酷爱旅游的湘潭某校八年级学生,去年暑假又与父母去了一趟我国西部省份。  2020-11-02 …

月亮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与传统文化中,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已成为一个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  2020-12-05 …

月亮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与传统文化中,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已成为一个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