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
题目详情
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无 题
作者:李商隐
原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
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⑥一晌(音赏):一
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
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
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 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
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
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
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作者:李商隐
原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
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⑥一晌(音赏):一
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
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
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 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
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
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
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看了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找一句俗语指不能因为别人犯错自己就犯错或者说不能因为别人做不好事自己就也做不好的事有没有俗语指这个 2020-05-14 …
有甲、乙、丙、丁、戊五个人,每个人头上戴一顶白帽子或者黑帽子,每个人只能看见别人头上帽子的有甲、乙 2020-06-22 …
阐述如下三副对联的意义:1.借问好游人,来何所闻,去何所见;别有会心者,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阐述如下 2020-07-22 …
把“你吃饭了吗?”分别用古代口语和文言文表达一下.我一直以为这两者是一样的,但有人告诉我不一样的,那 2020-11-30 …
使役动词和情态动词比如need情态动:notdosth,neednotdosth使役动:needst 2020-12-14 …
写出振动和波动方程(假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并说明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两者区别和联系 2020-12-14 …
淀粉和琼脂2者区别和作用 2020-12-14 …
抗酸药作用是,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写出它 2020-12-14 …
很短的Agustofwindsweptthebedofftheroofandsentitintoth 2020-12-14 …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诗中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每每引起曾经有过离别经历的人们的共鸣,不过仁者 2021-01-13 …
相关搜索: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