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三四句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2)五六句表现

题目详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三四句寺后禅院环境___的特点。
(2)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的心境。
(3)“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幽”、“深”两字可以体会出环境是清幽、宁静的.
(2)“竹径”、“花木”、“山光”、“鸟”、“潭”这些景物又是美好的.所以颈联和颔联写出了环境的宁静、幽美.“空人心”中的“空”意思是“使…空”,这里是使人内心空,即为俗念全.即纯净的心境.
(3)此题考查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理解.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此处是以动衬静,周围都是寂静的,只有钟磬声,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也写出来作者心无杂念一心向佛.所以说,不矛盾,诗人使用的是以声写静方法,即用袅袅的钟磬之音来衬托禅院的寂静.
答案:
(1)清幽(或清静,幽静)
(2)欢悦,也可答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对即可)
(3)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