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个名词(词组)是一个景物,九个不同景物各自独立,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有没有困难?用相关词语把它们联成句子,例

题目详情

  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个名词(词组)是一个景物,九个不同景物各自独立,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有没有困难?用相关词语把它们联成句子,例如“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西风劲吹,古道上人骑瘦马”等等,是否更好?请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形成完整的画面没有困难。改为意象之间有某种确定关系的句子,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就少了;字数也多了,对于限定字数的诗词,信息量就可能相应减少。)

  前三句中,除“人家”是名词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都是名词词组。这九个各自独立的不同景物,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自然没有困难。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了解我国古典诗歌“意象并列”或“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感受、了解马致远这首词在这方面的突出特点。“意象并列”就是作为主语的词(或词组)之间没有谓语(或没有介词),只是并列、叠加在一起。但是,这些意象之间事实上存在构成某种统一情景的内在联系,只是这个联系不确定(是老树上站立着昏鸦,还是昏鸦绕飞老树,不确定),也没有说出来,结果就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读者自己在脑海里构成了某幅完整的图景。

  教学中不必过度介绍上述的知识,主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图”,说说自己为何不会感到“构图”的困难。(注意,“古道西风瘦马”没有说人但“构图”中有“人骑瘦马”或“人牵瘦马”,完全可以。一是这“想象空间”本身就容许“添加”具有某种合理联系的其他事物。二是读者很自然会将后句的“断肠人在天涯”与之联系起来。)

  “意象并列”的最大好处、最大特点就是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较多的想象的自由。如果用相关词语把它们联成了句子(也就是加上了谓语、介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了某种确定性,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就少多了。

  既如此,为什么又还有许多(甚至更多)带有谓词、介词的诗句呢?包括“意象并列”如此突出的马致远的《秋思》都还有“夕阳西下”等二句。其道理,“主编导读”也说了。一是造成句式有变化,句式不单调。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情感深度,该用什么句式就用什么句式,特别是需要直接抒发感情时,往往带谓词或介词的句子更能表达。

  其实,“意象并列”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古代诗词的字数一般是有限的、固定的。不用谓词、介词,诗句中的意象数就增加了,信息量就大多了。练习题干中的那种改动,就明显将一句变成了二句。

  所以,要具体分析,就马致远《秋思》的前三句,改成那种意象不并列的句式,显然没有更好。学生的看法能“涉及”想象空间即可,能说到信息量的更好。

看了 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