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讲述

题目详情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 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 语》(讲述  记述) 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 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 须表演的习俗。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摩肩接踵,妇女们 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湖州的灯节,每夕各坊市都必须伴唱秧 歌。《柳边纪略》中(记忆  记载) 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 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然而,嘉陵区地处浅丘,农民插秧时节的农活 十分(沉重  繁重) ,人们不可能在栽秧现场扭秧歌。所以,这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 只有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里,由组织起来的秧歌队来进行。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 喜闻乐见:

(2) 通宵达旦:

2. 在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下面画“√”。

3. 秧歌最早以 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为表演的形式。

4. 短文列举了几个事例以说明秧歌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请找出两例。

(1)

(2)

5. 你还了解秧歌的哪些情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1) 喜欢听,乐意看。(2) 从天黑到天亮。

2. 记述  记载  繁重

3. 唱歌  舞蹈  戏剧

4. (1) 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摩肩接踵,妇女们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

(2) 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

5. 秧歌有地秧歌和高跷秧歌之分。

看了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论语述而》原文?请帮我写出原文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急要啊`  2020-05-20 …

《贾生吊屈原》中贾谊责怪屈原是因为(用文中原话回答)自屈原沉汨(mi)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  2020-05-22 …

对于辩论题当中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宁折不屈中,能屈能伸要是理解为可以屈但是面对国家大义时选择不屈!那么  2020-06-06 …

《把屈辱当作鞭子》论述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那种论述方法  2020-06-10 …

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夸张,极力形容小草不屈不挠,  2020-06-30 …

“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这句维吾尔族言语告诉我们()A.人生有苦也有甜  2020-07-03 …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020-07-07 …

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回答问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①之蔽明也,邪曲②之害公③也  2020-07-07 …

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屈平之作《离骚》,益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  2020-07-08 …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