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屈平之作《离骚》,益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 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屈平之作《离骚》,益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道德之广崇 明,阐明 B.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近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自,自己 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虽,虽然 2.比较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屈平之作《离骚》 ②治乱之条贯 ③以浮游尘埃之外 ④不获世之滋垢 [ ]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自怨生也——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B.其文约,其辞微——他的文笔简约,他的文辞平常。 C.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 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 4.下列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屈原在《离骚》中称颂帝喾、齐桓公、商汤、周武王,目的是用来讽刺楚国没有贤君。 B.《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作喻,是因为屈原的志趣高尚纯洁。 C.司马迁赞颂屈原的志向品行可以与日月争光。 D.文段中,作者既评介了《离骚》的文学价值,又重点介绍了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和目的。 |
| 1.D(即使);2.C;3.B(“微”应为“含蓄”);4.D |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 2020-06-18 …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 2020-06-18 …
属于严重削弱中央集权的古代叛乱有()①“七国之乱”②“八王之乱”③“安史之乱”④“三藩之乱”A.①② 2020-11-10 …
下面有关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A.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 2020-11-27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A.安史之乱是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 2021-01-04 …
下面是高三年级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 2021-01-04 …
西汉七国之乱和唐朝安史之乱都被中央政权平定。七国之乱平定后,西汉走向强盛,而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却走 2021-01-17 …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下面能再现安史之乱历史情景的诗句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车辚辚,马萧 2021-01-17 …
从以下各组中选出性质相同,但作用相反的一组A.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B.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C.靖康之变与 2021-01-17 …
“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所造成的直接社会后果,相似点是[]A.封建王朝走向衰落B.中央集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