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理解为生活设定目标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二年,这匹马被玄奘

题目详情

阅读理解

为生活设定目标

  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二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随玄奘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② 17 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云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们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③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④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 3 %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 97 %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10 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 5 %找不到了, 95 %的人还在;属于原来( a ) 97 %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 10 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 3 %,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 10 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⑤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吃惊。原来( b ),杰出的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⑥也许,我们曾不满足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1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要为生活设定目标,即可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

B 本文以寓言故事开头,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C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D 论点明确集中,结构简洁严谨,是这篇议论文的特点。

(2 )请再为本文补一论据,可以是事实的或道理的,也可以是正面的或反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原来”一词在文中 a b 两处意思不同,请依据各自的意思分别写两句话。

原来( a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来( b ):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驴子是作为“无生活目标”的形象和老马对照的。如果换一种思维,变一种角度,你又能通过驴子的形象领悟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个人实际,说说“为生活设定目标”对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B 2)(略) 3)(a):他还住在原来的地方(b):昨晚那么冷,原来是下雪了 4)如:不慕虚荣,不为名利;默默耕耘,倾情奉献;志向专一,不见异思迁等。 5)(略)
看了阅读理解为生活设定目标①唐太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