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1)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1)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关键词是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该诗颈联“吞”字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写出了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字均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冠山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从而表现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吞”,“醉”二字的抒情方式属借景抒情.有时诗人则会采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这时只要抓住那些关键字词,诗歌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用“五斗米”使人想起陶渊明的故事,用以指微薄的俸禄,是用典;“渔竿”是借物指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安逸、淡然的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忧郁、无奈之情.
答案:
(1)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2分).“吞”,表现谷水淹 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2分).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1分),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1分).
(2)用典和借代(2分),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渔竿”此处代指垂钓隐居的生活,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3分)
译文: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赏析:
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流露了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
第二联诗人自嘲因为家无产业生活所迫,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尾联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1)关键词是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该诗颈联“吞”字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写出了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字均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冠山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从而表现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吞”,“醉”二字的抒情方式属借景抒情.有时诗人则会采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这时只要抓住那些关键字词,诗歌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用“五斗米”使人想起陶渊明的故事,用以指微薄的俸禄,是用典;“渔竿”是借物指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安逸、淡然的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忧郁、无奈之情.
答案:
(1)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2分).“吞”,表现谷水淹 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2分).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1分),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1分).
(2)用典和借代(2分),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渔竿”此处代指垂钓隐居的生活,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3分)
译文: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赏析:
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流露了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
第二联诗人自嘲因为家无产业生活所迫,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尾联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教授在每个人脑 2020-04-27 …
趣味数学题,情况紧急(1)默教授出了到数学题:在我饲养的动物中,除了两只以外的动物都是狗;除了两只 2020-05-17 …
心灵的温度阅读题教授的一群学生要离开教授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皓首白发的教授 2020-06-08 …
脑门猜数问题继12个球之后又一个只用加减法和推理就能解决的难题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 2020-06-10 …
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教授在一个教授 2020-06-2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初授官题高冠注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2020-06-25 …
逻辑题高手请进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他们的判断绝对正确!而且互 2020-06-27 …
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教授在每个人脑 2020-07-08 …
逻辑题,教授和三个学生,正整数,某教授有三个聪明绝顶的学生.某天,教授找来三人,并让每人头顶一块牌子 2020-11-24 …
智力题,想了半天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