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题目详情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便 得 一山 所识穷乏者 得 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属 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 其 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 其 名 D.此人一一 为 具言所闻 橘生淮南则 为 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
看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末法时代佛之正法衰颓而僧风浊乱,其情状约如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五浊部’所载(大五三·一○○五下 2020-03-30 …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佛教 2020-05-16 …
我们常常听说「佛佛道同,诸佛平等」,其实这只是一方面.诸佛可以说有平等、有差别.诸佛所证悟的诸法实 2020-05-16 …
贤劫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之间要隔五亿年,而贤劫要有1000佛出示,那么贤劫的一劫顶多的43亿年如何够 2020-07-08 …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 2020-07-1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东晋已有三百多年。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寺院大量兴起, 2020-07-28 …
感觉学佛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诚心印光大师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 2020-11-15 …
为什么近一千年来,信佛之人之中,没有人能顿悟,并能把他的方法传给世人,让他人也能获得内心的安静。佛教 2020-12-12 …
围绕热爱祖国仿写在我们的心里,您每一天都是新的.向您敬礼,就仿佛向无数烈士致以崇高的敬礼;向您敬礼, 2020-12-29 …
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