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
孔子曰: “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老子曰: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韩非子曰: “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 由此可知,三者都
A .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 .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 .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固败是求,又何逃焉?“何逃焉”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何”和“逃”在这里分别作什么句子成分?这句话的注 2020-06-19 …
曲子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遇枉做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遇 2020-06-20 …
解释《周易??系辞下》中一句话!《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 2020-06-22 …
《中庸》指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周敦颐《通书?礼约章》指出:“万物各得其理,然后 2020-06-30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2020-11-26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020-12-17 …
修真顺天,为何小说都杜撰成逆天而行呢还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意,明明是天地对万物都是一视同 2020-12-21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020-12-22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2020-12-22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②伦理的德性即是中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