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2)题。(6分)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阅读 下面的《孟子》 选 段,完成(1)-(2) 题 。( 6分)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1)选择 上面 语 段中的 词填 空。 (2分)
战国时 期各 国间 存在“王道”和“霸道” 两种 政治 观 ,孟子反 对 的“霸道”,主张 的“王道”,认为 通 过 民本思想 与 仁政思想的 运 用,可以 实现 “王道” 这 一 国 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2)结 合上面 语 段,分析下面的 选 段, 谈谈你对 孟子的“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的 观 点的理解。 (4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 以力假仁/以力服人;以德行仁/以德服人(2分)(2)孟子认为,只要实行王道,国家不在于大小,即使是方圆百里的小国,也可以称王天下。(1分)孟子主张推行王道,施行仁政,主张以德服人,(1分)推行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等“养民”政策,让老百姓温饱无忧,(1分)并在此基础上,以忠信孝悌来教化百姓,如此纵使是小国,也能德服远人,称王天下。(1分)
【解析】
试题解析:回答此题,要先运用文言文阅读能力将文段意思读懂,然后根据题目所问回答。回答第(1)问,根据文段中“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一句,可知孟子反对的和赞同的。回答第(2)问,要结合两个语段的意思综合。比如“王不待大”“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等词语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1)孟子说:“仗恃实力然后假借仁义之名藉以号召征伐的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藉国力的强大;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的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样做不必以强大国家为基础——汤就仅仅用他纵横各七十里的土地,文王也就仅仅用他纵横各百里的土地(实行了仁政,而使人心归服)。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好像七十多位大弟子的归服孔子一样。”(2)孟子回答说: “有纵横百里的土地就可以行仁政而使天下归服。王如果向老百姓实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少赋税,深耕细作,及早除草。年轻人在闲暇时修养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守信的道德,在家便侍奉父兄,在外便侍奉上级,这样,就算让他们造木棒也可以抗击秦国和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利兵器了。”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 2020-05-16 …
论语的几个表达和字面上的疑问,急,求解答里仁篇第四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知有通假吗,读智吗? 2020-06-19 …
(一)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 2020-07-01 …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 2020-07-0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 2020-07-04 …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2021-01-09 …
(一)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 2021-01-0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 2021-01-09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2)题。(6分)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 2021-01-09 …
阅读材料,完成1~3题。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