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语的几个表达和字面上的疑问,急,求解答里仁篇第四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知有通假吗,读智吗?跟“是知也”的“知”一样吗?不仁者不可以常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
题目详情
论语的几个表达和字面上的疑问,急,求解答
里仁篇第四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知有通假吗,读智吗?跟“是知也”的“知”一
样吗?
不仁者不可以常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有具体例子
来理解么?
然后下面一段:"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这段话不知道先圣想要表达什么,是对自己遭逢的慨叹呢,还是对学生的棒喝?
每一句之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连接起来,而且挺矛盾.我读的是论语通译,里面
注释有三种儒学家的解释,众说纷纭,谁能解释一下(这个最好详细点)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里的 斯知 是倒装句? 是知斯人矣
?
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义之与比” 是 义与之比 的倒装
么
? 或者 “之” 无实意,还是其他意思
八佾篇第三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而往者 是 之后 的意思么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指其掌.这段话意思没看懂,求解释. 他想表达
的是:“知其说者” 的人,会熟练地掌握天下的道理 .是这个意思吗?还是其他意思?
哀公问社于宰我……既往不咎.后面的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应该是孔子
批评宰我的话,但是我看不懂这句话与前面的关联.我有两种猜测的解释:1孔子
对宰我的回答不满意,但是毕竟事情过去了,孔子就借此教导弟子们不要对过去
的错误耿耿于怀.2宰我向孔子汇报自己的错误回答,孔子批评他 不要把做过的
事情拿来当做炫耀一般讨论 是这个意思么,或是另有其意,同求解
仪封人请见 那段“君子之至于斯也” 之 是什么意思, 无实意还是取消句子独
立性
希望尽量解释得详尽些,好的话我会在追加
里仁篇第四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知有通假吗,读智吗?跟“是知也”的“知”一
样吗?
不仁者不可以常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有具体例子
来理解么?
然后下面一段:"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这段话不知道先圣想要表达什么,是对自己遭逢的慨叹呢,还是对学生的棒喝?
每一句之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连接起来,而且挺矛盾.我读的是论语通译,里面
注释有三种儒学家的解释,众说纷纭,谁能解释一下(这个最好详细点)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里的 斯知 是倒装句? 是知斯人矣
?
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义之与比” 是 义与之比 的倒装
么
? 或者 “之” 无实意,还是其他意思
八佾篇第三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而往者 是 之后 的意思么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指其掌.这段话意思没看懂,求解释. 他想表达
的是:“知其说者” 的人,会熟练地掌握天下的道理 .是这个意思吗?还是其他意思?
哀公问社于宰我……既往不咎.后面的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应该是孔子
批评宰我的话,但是我看不懂这句话与前面的关联.我有两种猜测的解释:1孔子
对宰我的回答不满意,但是毕竟事情过去了,孔子就借此教导弟子们不要对过去
的错误耿耿于怀.2宰我向孔子汇报自己的错误回答,孔子批评他 不要把做过的
事情拿来当做炫耀一般讨论 是这个意思么,或是另有其意,同求解
仪封人请见 那段“君子之至于斯也” 之 是什么意思, 无实意还是取消句子独
立性
希望尽量解释得详尽些,好的话我会在追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一个问题 :那个知是通假字,读智,和是知也是一样的用法.
第二个问题:缺乏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的安处贫困或安乐,因为困穷的人是不会长久的遵守原则的约束,他们可能会因此获利,但他们绝对不会长久的享受富裕,因为他们必然会挥霍.而有智慧的人,无论处于贫富之间,都能把我自己,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境,矢志不移,安之若素.
第三个问题:你理解错了,孔子其实是想表达“仁”的标准虽然很高,但并非不可企及,只要我们从细微做起,经过自己的努力,仁是可以达到的.具体解释如下:我不曾见过一个真正喜爱仁和憎恶仁的人,真正爱好仁德的人,认为天下没有什么是超过仁德的.憎恶不仁的人,之所以崇尚仁德,是为了不至于使不仁的行为落在自己的身上.有谁能够在一天之内尽力修行仁德呢?我还没有发现有力不从心的人.或许也是确有这样的人,但我还没有见过.
第四个问题:是倒装句,也是通“人”意思就是知道是哪一类的人了.
第五个问题:义之与比:只以道义为准绳而不偏袒.
第六个问题:是之后的意思,就是自第一次献酒开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第七个问题:或问这句话,其实是表达了对鲁国“禘祭”的不满,因而它故意说不知道禘祭的由来,但他紧接着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因为知道禘祭的意义所在的人才是真正显明的人.
第八个问题:你的第一种解释是对的.其实孔子是不满宰我关于“使民战栗”的解释,这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但是周代确实是用栗木做的土神牌位,所以也不好正面批评宰我.所以说过去的事就不去追究他了.
第九个问题:“君子之至于斯也”是凡是有道德的君子到这里来的意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个问题:缺乏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的安处贫困或安乐,因为困穷的人是不会长久的遵守原则的约束,他们可能会因此获利,但他们绝对不会长久的享受富裕,因为他们必然会挥霍.而有智慧的人,无论处于贫富之间,都能把我自己,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境,矢志不移,安之若素.
第三个问题:你理解错了,孔子其实是想表达“仁”的标准虽然很高,但并非不可企及,只要我们从细微做起,经过自己的努力,仁是可以达到的.具体解释如下:我不曾见过一个真正喜爱仁和憎恶仁的人,真正爱好仁德的人,认为天下没有什么是超过仁德的.憎恶不仁的人,之所以崇尚仁德,是为了不至于使不仁的行为落在自己的身上.有谁能够在一天之内尽力修行仁德呢?我还没有发现有力不从心的人.或许也是确有这样的人,但我还没有见过.
第四个问题:是倒装句,也是通“人”意思就是知道是哪一类的人了.
第五个问题:义之与比:只以道义为准绳而不偏袒.
第六个问题:是之后的意思,就是自第一次献酒开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第七个问题:或问这句话,其实是表达了对鲁国“禘祭”的不满,因而它故意说不知道禘祭的由来,但他紧接着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因为知道禘祭的意义所在的人才是真正显明的人.
第八个问题:你的第一种解释是对的.其实孔子是不满宰我关于“使民战栗”的解释,这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但是周代确实是用栗木做的土神牌位,所以也不好正面批评宰我.所以说过去的事就不去追究他了.
第九个问题:“君子之至于斯也”是凡是有道德的君子到这里来的意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了 论语的几个表达和字面上的疑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论语,仁者爱人何解仁怎么解爱人又怎么解 2020-03-30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论述什么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智和仁的理解 2020-05-15 …
井有仁辩论赛速度求解子曰:“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 2020-05-16 …
高一物理论文该写些什么关于格式我已经知道了 可是不知道该困些什么 大概要求是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2020-05-17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或见简略点 2020-06-14 …
论语的几个表达和字面上的疑问,急,求解答里仁篇第四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知有通假吗,读智吗? 2020-06-19 …
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A.意识决定物质的 2020-06-29 …
庄子指出:“自我观之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肴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 2020-07-03 …
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认知论实践论?或者人是世界的人,客观存在决定意识?为何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 2020-07-11 …
下列句子反映了孔、孟怎样的思想或见解?(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0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