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8分)文化需要相互凝视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儿时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 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 ,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小题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3分) 答: 小题2: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4分) 答: 小题4:结合文艺,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4分) 答: 小题5: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3分) 答: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每点1分) 小题1: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2分)面对西方学者的偏见,铁凝没有一味迎合,儿时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坦诚交流,这样不但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而且消除了偏见,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了说服力(2分)。(作用2分,分析2分) 小题1:(4分)①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的少(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 ②历史原因,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 ③技术原因,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④文化的差异。(每点1分) 小题1:(4分)“兑”在文中指部分中国作家创作态度花哨,用迎合某些人喜欢的心态去创作,不能潜入到时代的深部,作品质量不高。(2分)“酿”在文中指中国作家潜心创作,踏实地潜入到时代的深部,创作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2分) 小题1:(3分)举办中外文学论坛;启动译介、出版工程;举办书展。(每点1分)  |  
|   小题1: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 小题1:了解议论文中论据的类型以及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分析时,结合具体语境来阐述论据所起的具体作用。 小题1: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小题1:学生能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主题,理解词语含义。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清明时节和黄梅时节分别是指天气还是气候?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和黄梅时节家家雨分别指天气还是气候?清明 2020-03-30 …
写给秋天罗兰第三段的意思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如上,再加两个题目:1、“你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 2020-05-23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是什么希望解释的时候清楚,说出点哲理.顺便问一下,关于这种名言 2020-06-08 …
英语翻译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之下,似有礼 2020-06-12 …
拍电影的时候"清场"这个词用英语如何表达? 2020-06-15 …
有个科学家还是物理学家的名字类似“达文西”?如题,反正就是达什么还是西什么的,乍一听和达芬奇有点相 2020-06-19 …
请问一下can't读音我记得小时候上英语课时,老师讲的,can't的读音貌似是“看特”(特轻声), 2020-06-24 …
关于英语中的天数问题,我记得在初中时候貌似有讲过一点:每隔N天和每N天两者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举隔例 2020-07-09 …
交谈时,怎么表达才能让把自己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以前很少说话,内向的那种,久而久之,在不熟的人面前,在 2020-12-15 …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①气候相似②大陆轮廓相似③地质构造相似④古生物相似.A.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