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游凌云图记刘大櫆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②南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13 分)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②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 ① ,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 ② 。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
③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 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 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 于是为之记。
[ 注释 ] 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11 .作者刘大櫆和方苞、姚鼐等都是清朝“ _____________ ” ( 文学流派 ) 的代表人物。 (1 分 )
12 .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
1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3 分 )
A .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
B .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
C .苏轼作为“古之杰魁之士”,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
D .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
14 .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 ? 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评析。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桐城派
12 .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
13 . B
14 .句式上,整散结合。运用动词如“携”、“挈”、“攀援”等生动形象地表现登山之乐;运用对偶如“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音韵和谐,富有节奏;化用苏轼名句,文意典雅,如“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表现登游凌云的超然洒脱,心旷神怡。
15 .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 (1 分 ) 因为苏轼仕途屡遭坎坷,怀才不遇,无法实现经世致用之志,即使畅游山水也无法真正释怀;但他仍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寄情山水 ( 意思对即可。 )
【解析】
11 .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
1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先明确“卢君之施泽于民”意即“到了卢君却能够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那么卢君(先生)给百姓施加恩惠”,然后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一句话是: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3 .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一排查。 A .“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说法过于绝对; C .“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过于主断; D .“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错,原文是说“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4 .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语句“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作一分析,应从句式、修辞、手法、用词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15 .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中“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 ”等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参考译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是山水能使人娱乐,而是智者、仁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寄托在这(山水)里面。
南方本来就是山水幽深玄妙的地方,而四川峨眉(的景色)尤其怪伟奇绝。从前苏轼把官位视为浮云,却愿意担任汉嘉太守,以便成全游览凌云山(的愿望)。古代杰出的士人,他们纵情游览山水却不被世俗的事务羁绊,大都像这样啊。
我的朋友卢抱孙凭进士的身份担任四川洪雅县令,(洪雅)地方小而且偏僻,政治简洁明了,人民安守当地的习俗,(卢君)从容治理(洪雅)。于是(他)携带着孩童,带着酒,逶迤而来,攀着(草木)登上(山峰),坐在高山堆积的山石之间,超然远望,邈然静思,飘飘然有离开尘世的情怀,浩浩然好像处在三代之上。在这时(卢君)感到非常快乐。(卢君)回到家乡闲居之后,请擅长绘画的人,画了一幅《卢公载酒游凌云》图。古人(前人)曾经做过的事情,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仿效它。昔人曾经做过的事,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啊。然而苏轼有志于此(游览凌云寺)却没有实现的,到了卢君却能够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那么卢君(先生)给百姓施加恩惠,大概也类似古人(曾经)做的事吧?
求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翻译 2020-05-14 …
如图所示的图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借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徽标有上方弧线代表 2020-07-01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山水之乐 2020-07-06 …
如图所示的图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借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徽标有上方弧线代表 2020-07-11 …
《新唐书・食货志》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 2020-07-12 …
一切文章皆须有情。优秀的散文景、事、理皆为情服务,常常“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散 2020-07-15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对联有人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按照对 2020-07-15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游凌云图记刘大櫆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 2020-12-31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游凌云图记刘大櫆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 2020-12-31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游凌云图记刘大櫆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