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不得脱离材料;(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知”而后“止”
生当“知止”。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弘一法师有墨宝仅二字:知止。我则认为,“知”而后“止”。
“知止”,意即“知道止步”。生途漫漫,波诡云谲,凶险暗藏。有时,往前多走半步,便坠悬崖刀丛。而知止者,却能知晓这人生中不可逾越的界限,适时止步,远离祸害。故而老子于《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圣哲之谕,焉可不听?
只是,世上知“知止”之理者多,真能行“知止”者少。我们举目所望的,多乃“不知止”之人事。徐才厚、周永康、薄熙来、万庆良之流,可谓位高权重矣,然而他们不知止,违法而行,终致身败名裂,万古传臭。又如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明知一些工程项目严重污染环境,却不知止,依然积极引进以为自己的“政绩”“加分”。这些“不知止”者,皆非愚昧之族。可是,他们为何不知止呢?
我想,皆因他们“不知”,故而“不止”。
“知”,非简单之“知道”意。古汉语中,“知”通“智”,即“智明”之义。智明,故而理智明晓,知事有利害,晓有当止处,以是而能“知止”。“不知”者,虽知事有利害,有当止处,然而他们非智明之士,知事有利害而只见利甚却不见害更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利令智昏”了。智既已昏,则无从判断何处当止,故而逾越界限,跨步成祸。这种事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周永康们、某些官员们,正是“利令智昏”,失去了“智”,所以“不知止”,终于祸害国家与自身。我们一些轻易上诈骗伎俩当的普通百姓,也常是因“利令智昏”,“不知止”而遭受祸害。
由此可知,世上“不知止”的人事,常是因“利令智昏”,失了智明,致以“不知止”。故而,依我之见,欲要人“知止”,则人必先“知”,然后才能“止”。
范蠡助勾践灭夫差,功高盖世。然而他深知勾践乃“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者,因此他在富贵利禄面前理智止步,携西施而泛江海,悠游人世。他写信给朋友文种,劝他“知止”。文种不听,终为勾践逼杀。范蠡、文种一“知”而“止”,一“不知”而“不止”,结果死生异路,令千古嗟叹。
文种亦世间罕遇之彦俊,而卒以伏剑亡,其见功名富贵之利甚而不省其害更甚,于是失“知”而不能“止”,确是取祸之道。由此亦可知,欲使人“知”,则不仅要使人接受文明之教育,以明知人生各种不可逾越之界限,更要使人深晓其似“利”而实“害”之本质,方能在“利”面前保持理智,而后方能“止”。
视当世大局,自取祸乱者,多由“不知止”而起。日本、菲律宾只见“联美抗中”之“利”而不顾其“害”,故而对美国之献媚、对中国之挑衅皆“不知止”。这种“见利忘害”的赌徒心态,正是极不智之典型表现。
生当“知止”。劝君“知”而后“止”。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题作文审题方法: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比如本题可以抓住“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这些句子,这些句子都是对弘一法师那句话的阐述,考生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进行立意。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作文参考立意:
①崇尚并追求至善,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止于至善。
②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③明白自身能力有限,谦逊待人。
④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珍惜光阴。
⑤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水能传声吗?请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一下,说出所选器材及简单步骤.器材: 2020-04-25 …
帮忙填一下《阅读伴我成长》书名:页码:阅读时长:阅读后我想说:例子:书名:《修心》页码:14~19 2020-06-07 …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电子书如何购买和阅读电子书又称为e-book.简单地说,所谓 2020-06-08 …
阅读下文,阅读下文,“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测算,一 2020-06-2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 2020-06-28 …
阅读材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1)这是谁说的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2020-07-04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电子书如何购买和阅读电子书又称为e-book.简单地说,所谓的电子书,是 2020-11-07 …
图纸阅读架有必要买吗?最近有点想买图纸阅读架,但不知道买了之后会不会用了几下就积灰了。所以问一下JM 2020-12-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对直接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的中国文人山水画来说,所恬情的自然、所展示的自然 2020-12-14 …
根据课文议论文阅读: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坚守良知①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孟子说:“所不虑而知者,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