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
题目详情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填“低”或者“高”)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的方式释放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促进/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为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 实验 组号 | 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 |
| Ⅰ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75 | 75 | |
| Ⅱ |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65 | 65 |
| Ⅲ | 10min后 | 50 | 25 | |
| Ⅳ | 15min后 | 40 | 0 | |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促进/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为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Ⅰ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根据题意可知可作为麻醉药、镇痛剂和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
故答案为:
(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抑制 b、c、d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根据题意可知可作为麻醉药、镇痛剂和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
故答案为:
(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抑制 b、c、d
看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熨斗通过压力传感器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B.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 2020-05-13 …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B.为中国科学的发展扫除了障碍C.为五四运动奠定 2020-05-16 …
耳朵的结构中,直接接受声音刺激的是,它能将声波转变为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中的转变为神经冲动.神 2020-05-17 …
同学们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出自己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2020-06-10 …
如图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 2020-06-16 …
下面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B.探究 2020-06-19 …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亲鸽育雏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能够遗传B.“彩蝶飞舞”是蝶类 2020-07-05 …
如图,奥运圣火抵达某市奥林匹克广场后,沿图中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段反比例函数图象传递.动点T(m,n) 2020-07-10 …
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图甲为t=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长为m,波速 2020-07-15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空气中有一个振动频率为40 2020-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