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
题目详情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填“低”或者“高”)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的方式释放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促进/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为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实验 组号 | 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 |
Ⅰ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75 | 75 | |
Ⅱ |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65 | 65 |
Ⅲ | 10min后 | 50 | 25 | |
Ⅳ | 15min后 | 40 | 0 |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促进/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为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Ⅰ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根据题意可知可作为麻醉药、镇痛剂和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
故答案为:
(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抑制 b、c、d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根据题意可知可作为麻醉药、镇痛剂和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
故答案为:
(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抑制 b、c、d
看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什么叫“元电荷”?我现在有些迷惑:“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 2020-05-21 …
物理学家密立根1911年曾以著名的油滴实验推断出自然界存在基元电荷,并推算出基元电荷的带电量。下面 2020-07-05 …
(2011•芜湖县模拟)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小宇通过实验得知,用电热壶将20℃、15kg的水加热到1 2020-07-10 …
(2004•安徽)学习了电学和热学知识后,小明通过实验得知:用电热壶将20℃、15kg的水加热到1 2020-07-10 …
小明在做“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PQ,MN为两平行金属导轨, 2020-07-2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 2020-07-25 …
铍元素性质与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方法能证明氯化铍是分子晶体的是()A.溶于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 2020-07-29 …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事实的是()A.电子就是元电荷,物理学家密里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B.为 2020-08-01 …
学习了电学和热学知识后,小华通过实验得知:用电热壶将20℃的15㎏的水加热到100℃,需要1.05元 2020-11-10 …
密立根油滴实验如何算元电荷电荷量比如得到好几个数据,要求他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我知道,但是,如果元电荷 2020-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