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题目详情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共同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
材料一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共同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学上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话本出现等;艺术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宋代南戏的出现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
看了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消极的汉化”,“是要用 2020-04-05 …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回答:(1)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 2020-04-05 …
民族交往、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著名的改革出现在() 2020-04-05 …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回答以下问题。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 2020-05-16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来,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 2020-05-16 …
关于历史上的改革有学者认为,发生于宋朝中后期的改革较之宋朝初期的改革成功概率小.以汉朝和宋朝为例, 2020-06-11 …
对宋朝盟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 2020-06-15 …
二、非选择题8.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 2020-06-17 …
怎样理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 2020-06-20 …
历史上改革往往因专注救治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新创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下各 202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