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思考练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思考练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与“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的“夜”用法相同的是
[ ]
A.而此独以钟 名 ,何哉?
B.余自齐安 舟 行适临汝
C.虽大风浪不能 鸣 也
D.而陋者乃以 斧斤 考击而求之
2.下列与“自以为得其实”的“以为”用法不同的是
[ ]
A.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 桂林、象郡
B. 以为 不逮己也
C.自 以为 得之矣
D.郦元 以为 下临深潭
3.“________”一句是全文议论的中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精神。
4.选段与上文是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反映出本文与一般纯粹记游的游记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 2.A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严谨求实、重视实践、追求真理 4.上文有两段,第一段通过议论质疑,即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表示怀疑;第二段通过记叙释疑,即记叙自己夜乘小舟实地考察,揭示了事情的真相;选段(全文末段)则通过议论评疑,即批评郦元之简李渤之陋,推出全文中心。“质疑”、“释疑”、“评疑”构成全文,前后呼应。议论统领记游,记游印证议论,这样,记游有目的,议论不空泛 5.写作目的不同,本文借游释疑,探索石钟山得名缘由;写作线索不同,本文不是以游踪为线索,而是以“疑”贯穿始终;写作方法不同,本文不重景观描写而重议论,由事及理,阐发道理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是什么来历? 2020-06-05 …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对君与民之间的关系持什么观 2020-06-11 …
唐代大臣魏征说“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怎样理解这句话. 2020-06-14 …
古人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怎么理解的? 2020-06-14 …
1.“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意思2.用史实说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要简洁(初二)最简洁的分 2020-06-14 …
师金①曰:“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 2020-06-17 …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 2020-06-28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填空题?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持之以恒;大地 2020-07-29 …
舟加可,问道人物点杂加可牛比啊?拜托各位大神舟加可言字旁加可加可是什么字舟字旁加可草字头加可念什么虫 2020-11-03 …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因民之利而利之”B.“兼相爱,交相利”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