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了两个小时,请分析回答问题:(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装
题目详情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 b,c 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了两个小时,请分析回答问题: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___装置.
(2)C、D 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
(3)通过上述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大气的湿度.
(4)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滴由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___;红墨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___.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___装置.
(2)C、D 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
(3)通过上述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可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大气的湿度.
(4)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滴由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___;红墨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能说明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A装置由于在植物的茎处扎紧,花盆土壤蒸发的水分不能进入塑料袋内,因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A装置.
(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C、D两个装置中,C的叶多,D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C,可以得出结论: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
(4)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因此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或导管),红墨水(无机盐、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故答案为:(1)A;
(2)C;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叶;提高(或增加);
(4)木质部(或导管);自下而上
(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C、D两个装置中,C的叶多,D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C,可以得出结论: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
(4)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因此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或导管),红墨水(无机盐、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故答案为:(1)A;
(2)C;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叶;提高(或增加);
(4)木质部(或导管);自下而上
看了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水里看岸上的东西是高了还是低了?为什么如题还有在岸上看水下的东西比实际位置浅还是深3.用电筒照着水 2020-03-31 …
如图所示,红、绿、蓝三个光源位于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照射在三角形中心处的三棱锥棱镜的三个面上能看到色 2020-04-11 …
(2011•商丘三模)某学习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该小组已经测量了两个 2020-05-16 …
如果一个光的接收器(如眼镜或者照相机等)跟着光跑,会发生什么现象?是指理论上的。意思是光的接收器等 2020-05-17 …
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 2020-06-05 …
大学物理实验全息照相实验中发生干涉时两个光的角度为何不能太大? 2020-06-06 …
一个光的题目对于会的人来说是举手之劳一个日光灯管,一个藤椅的竖直靠背,横的藤条与日光灯管平行,竖的 2020-06-07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①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 2020-06-10 …
一个光的干涉问题有两个相干点光源S1和S2发出波长500nm的光.A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 2020-06-10 …
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问,这个像的特点如何?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 2020-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