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1所示):(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填序号).A.研钵B.量筒
题目详情
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1所示):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
(3)操作④中采用___方法得到精盐(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图2所示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
(3)操作④中采用___方法得到精盐(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图2所示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研钵可以将大块的变成小颗粒的,所以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故选:A;
(2)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操作④中采用蒸发结晶方法得到精盐;
(4)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
②除去氯化镁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也会生成氯化钠,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故答案为:(1)A;
(2)过滤,引流;
(3)蒸发结晶;
(4)①Mg(OH)2;
②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
③大于.
(2)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操作④中采用蒸发结晶方法得到精盐;
(4)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
②除去氯化镁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也会生成氯化钠,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故答案为:(1)A;
(2)过滤,引流;
(3)蒸发结晶;
(4)①Mg(OH)2;
②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
③大于.
看了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一: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在新的时代中,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对政治、经济的 2020-05-16 …
如图,一块四边形绿化园地,四角都做有半径为R的圆形喷水池,则这四个喷水池占去的绿化园地的面积为( 2020-05-17 …
一块三角形绿化原地,分别以三个顶点为圆心建半径为R的圆形喷水池,则这三个喷水池占去的绿化原地的面积 2020-05-1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①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 2020-06-15 …
如图,一块三角形绿化园地,三角都做有半径为r的圆形喷水池,则这三个喷水池占去的绿化园地(阴影部分) 2020-06-26 …
某羽毛球俱乐部有10块训练场地对外出租,当每块场地每小时租金10元时产地全部租出去.每块每小时提升2 2020-11-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 2020-12-17 …
开篇描写车和人“涌过桥去”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