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
[南宋]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炼字题,先指出词语的意思,然后指出所使用的手法,最后联系情感.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2)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答案:
(1)“逆”是迎接之意,“私”是偏爱之意.(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1)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主人的亲昵之状,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感慨时光流逝.(2分)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2分)三是内心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只能作诗逃避现实以求解脱的无奈.末句写诗人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愁,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实属无可奈何!(2分)
 
译文:
美丽的春光(暗指自己美好的青春,也暗指宋朝大好国势)已匆匆过去了一大半,多少郁结在我心中的感情难以倾诉(暗含忧国伤春的隐痛).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虽未成家,但终有安窝成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如盛春那样一去不复返,再也无法挽回.我感到自己像落花时节饮酒半酣时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年老的我唯有以草木自娱,窗下的那一片绿草迎接我,五亩的田地也偏爱着我.我虽不能像流放中的屈原那样写下《招魂》来吊唁客死在异国的先帝和哀叹宋国的命运,但可以暂且赋诗遣兴来酬答春天之造化.
 
赏析: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
这首诗的开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浑然一体,隐约朦胧.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诗的主题,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  2020-06-05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  2020-07-28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  2020-07-28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  2020-10-3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两题。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  2020-11-10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  2020-11-1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  2020-11-1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  2020-12-21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  2020-12-2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