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学殿堂的艰难跋涉1981年6月,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了二十一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他自己认为可以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殿堂的艰难跋涉    1981年6月,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了二十一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他自己认为可以开创一个时代的作品,写出来后先后寄给几家刊物,可还是被退稿。但他坚信并预言: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彻底失败。结果《人生》果然让路遥一举成名。《人生》对于路遥的创作生涯来说,是属于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陕西文学界的地位。
    这时候的路遥其实也负载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他无法忘记与他的文学教父柳青的一次谈话。柳青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时间就够了,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体裁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待的。而他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路遥一直为此而感动。而当时,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路遥不可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可争强好胜的路遥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越不过的横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不足以安慰像他这样怀有远大抱负的灵魂。他要完成最尊敬的文学教父对他的嘱托,在更大范围和格局上,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于是,路遥背着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开始了他文学的远征。这又是一次挑战,他要用他的青春、他的生命做赌注,去制作属于他自己的鸿篇巨制!
   《平凡的世界》这座辉煌艺术大厦,路遥建造的并不轻松。第一部全部完稿了,过去发表过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看过这部作品后,纷纷都给他退稿了(大多认为不适应时代潮流,属老一套恋土派),辗转了几个编辑部,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表示愿意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之后,路遥没有赢得掌声与喝彩,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棒喝。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是路遥的挚友,据他回忆:“1986年的冬季,我陪路遥赶到北京,参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研讨会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很多评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人生》而言,是个很大的倒退。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居然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路遥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回到西安,路遥去了一趟长安县柳青墓。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放声大哭。有谁能理解路遥众人皆醉唯他独醒的悲怆呢?
    在当时中国文学运动中陷入孤立境地的路遥,对此还是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因为他坚信,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变的更坚强!路遥对白描说他要继续写下去,写第二部,写第三部。可就在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本来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吐了血。他告诉王天乐,说这辈子是没吃没喝,还打了半辈子的光棍。王天乐让他立即停止第三部的写作,并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路遥说,他已经考虑好了,他要用生命去结束《平凡的世界》。
    六年的文学远征,流血、流汗。《平凡的世界》终于在他顽强毅力支撑下圆满完成,并一举夺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这曾经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应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但此时的路遥已明确感觉到了死神的侵袭,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这位原准备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发表演讲的作家,又坚持完成了不朽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而后带着未竟的事业,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他活得太累了,非人般的劳动得到的全是苦难。唯一能够释放的渠道和寄托只能是文学创作,可艰难跋涉的文学之路也是充满荆棘。
    苦难的人生旅程,诠释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真谛。路遥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他和他的作品奉献出的精神食粮,激励了和正在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苦难中搏击人生!
(节选自王爱忠《走进真实的路遥》)相关链接:
(1)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阅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颂。(贾平凹《怀念路遥》)
(2)路遥已经形成的开阔宏大的视野,深沉睿智的穿射历史和现实的思想,成就大事业者的强大的气魄,为实现理想的坚韧不拔和艰苦卓绝的耐力,充分显示出这个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最优秀的品质。”(陈忠实《路遥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对于路遥的创作生涯来说,《人生》是属于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B.很多评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于《人生》而言,是个很大的倒退。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没有得到认可,心情灰暗极了,甚至失去了创作的信心,还跑到柳青墓前大哭一场。
C.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博大恢弘“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但第一部并未得到当时文坛“主流”的认可。
D.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获得巨大成功后,便做好了去诺贝尔奖领奖台发表演讲的准备,这也说明了他性格中自信自大的一面。
E.作为一篇文学家传记,全文选取作家文学创作的关键阶段为素材,选材具有典型性;文章着力表现传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主题深刻;语言表达富于文采和抒情意味,有文学性和感染力。
(2)路遥《人生》取得巨大成功后,为什么反而“负载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这座辉煌的艺术大厦,路遥建造得并不轻松。”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遇到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贾平凹说路遥“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错,文中说“奠定了他在陕西文学界的地位”;B项“甚至失去了创作的信心,还跑到柳青墓前大哭一场”错误,文中他对白描说要继续写下去;D项“自大”不对,原文表述为“这位原准备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发表演讲的作家”.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人生》这部作品创作成功之后,路遥的内心深受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是从外界而来,路遥先生创作之后,评论家认为这是不可跨越的一道栏杆,认为路遥先生的才华已经终止,我自己的人生导师柳青先生早给他巨大的创作压力.自身方面则是体现自己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写出能够宽慰自己灵魂的作品,从“这时候的路遥其实也负载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他无法忘记与他的文学教父柳青的一次谈话.柳青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时间就够了,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体裁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待的.而他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路遥不可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可争强好胜的路遥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越不过的横杆”可以体现.
(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从“路遥本来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吐了血.他告诉王天乐,说这辈子是没吃没喝,还打了半辈子的光棍”“.研讨会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写第二部,写第三部.可就在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本来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吐了血”.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结合文本谈谈句子的内涵,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路遥的成功经历会给每位考生不同的思考和启示,考生答题时应不拘一格,可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较客观的分析评价.但要注意,探究题并不是完全开放的,不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是对路遥先生的肯定和赞叹,表达出一种精神上的馈赠,表明路遥先生的坚定的人生信念.

答案:
(1)EC
(2)压力的原因来自外界和自身两个方面.外界:①《人生》的巨大成功,外界一致认为这是他不可跨越的一道横杆;②他的文学导师柳青交给他的一份重担,要他写出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
自身:他要突破自己,写出足以安慰他灵魂的作品,在更大范围和格局上,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以前只创作过中篇小说,缺乏长篇创作经验.②生活上很艰难,物质匮乏,无人照顾.如路遥自己说,这辈子没吃没喝,还打了半辈子的光棍.③身体上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其间甚至吐血.④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未得到当时“主流”的认可,又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打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
(4)①路遥的性格品质像夸父:坚定、执着、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是追逐文学梦想的巨人.②路遥的人生经历像夸父: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克服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最终倒下,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强者.③路遥的影响像夸父:倒在路上的夸父,身躯滋养着大地.同样的,路遥用他的文学作品滋养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路遥的作品是万千读者的精神家园.④路遥是夸父,这个比喻,是贾平凹对路遥一生的精准概括,表达对路遥由衷的赞美和钦佩.(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