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2011•岳阳)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到.进而他提出两个猜想:①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重心高低有关;②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
题目详情
(2011•岳阳)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到.进而他提出两个猜想:①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重心高低有关;②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①,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和底部,对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到转过的角度θ(如图乙)并记录在下表中.
在验证猜想②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支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

(1)圆柱体刚好翻到时转过的角度θ越小,反映圆柱体的稳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______,其稳度越大.
(3)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与______有关.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______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到;乘车时,两脚______(选填“分开”或“靠拢”)站得更稳.
为了验证猜想①,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和底部,对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到转过的角度θ(如图乙)并记录在下表中.
在验证猜想②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支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

实验次数 | 1 | 2 | 3 |
重心高低 | 低 | 中 | 高 |
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 | 大 | 较大 | 小 |
稳度 | 大 | 较大 | 小 |
(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______,其稳度越大.
(3)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与______有关.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______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到;乘车时,两脚______(选填“分开”或“靠拢”)站得更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越小,说明越容易翻倒,即稳定程度小;
(2)相同相形状的圆柱体,重心越低时,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越大,越不易翻倒,说明稳定程度越大;
(3)丙图中四根木棒与地的接触面积并不变,但越分离时,稳定程度越大,说明影响稳定程度的是支撑面积大小,而不是接触面积大小;
(4)根据实验验证的影响稳度的因素,重的货物摆在下层可以降低重心,两脚分开可以增大支撑面积,这样都可以增大稳度.
故答案为:小;低;支撑面积;下;分开.
(1)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越小,说明越容易翻倒,即稳定程度小;
(2)相同相形状的圆柱体,重心越低时,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越大,越不易翻倒,说明稳定程度越大;
(3)丙图中四根木棒与地的接触面积并不变,但越分离时,稳定程度越大,说明影响稳定程度的是支撑面积大小,而不是接触面积大小;
(4)根据实验验证的影响稳度的因素,重的货物摆在下层可以降低重心,两脚分开可以增大支撑面积,这样都可以增大稳度.
故答案为:小;低;支撑面积;下;分开.
看了(2011•岳阳)小明观察到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种观点表明A.天地、阴阳是万物之源B. 2020-05-12 …
下列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水是一切的始基②飞矢不动③太极,理也;阴阳,气也;气之所以能动静 2020-05-13 …
有关于太阳能的物理题,急要啊经验表明,自制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晒水箱在夏天的效率可达50%,已知在地 2020-05-17 …
英语翻译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列星朗,阴阳和,非有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 2020-06-05 …
英语翻译在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吃.不能将筷子插在碗里不能用筷子敲碗客人还没走是不能打开礼物接礼物是要用 2020-07-05 …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为什么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 2020-07-2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内不停地进行聚变,太阳能实质上是核能B.太阳光将物体晒热是通过做功的 2020-07-29 …
皇上!您确定不要奴家来为您更衣么?邻居忘了带钥匙,从我家阳台翻过去,在屋里找到钥匙后,又翻回来,再打 2020-11-13 …
求翻译!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020-12-07 …
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