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④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⑥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
(1)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且在邦域之中矣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C.则修文德以来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也
D.不患贫而患不安 君子博学而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___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②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⑥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孔子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凸显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当仁不让,直面邪恶的品质。
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④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⑥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
(1)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且在邦域之中矣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C.则修文德以来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也
D.不患贫而患不安 君子博学而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___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②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⑥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孔子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凸显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当仁不让,直面邪恶的品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A.我恐怕该责备你了.过:责备.B.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倾:倾覆.
(2)B B.结构助词,的;A.助词,表示停顿/代词,听到的人; C.连词,表目的/介词,根据.D.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表示递进关系.
(3)C 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4)D 文中并无“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
答案:
(1)C
(2)B
(3)C
(4)D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2)B B.结构助词,的;A.助词,表示停顿/代词,听到的人; C.连词,表目的/介词,根据.D.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表示递进关系.
(3)C 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4)D 文中并无“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
答案:
(1)C
(2)B
(3)C
(4)D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问李白的《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的“乐”字读什么音?“千斤散尽还复来”的“还”读什么音?“呼 2020-04-25 …
《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和“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典故故事是什么 2020-04-27 …
将进酒是陈王昔时宴平乐(快乐的读音)还是陈王昔时宴平乐(音乐的读音) 2020-05-21 …
对《将进酒》李白的鉴赏(题目是选取一个角度鉴赏200字)指出不足诗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斤恣欢 2020-06-09 …
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读音问题!《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句,“乐”念什么.如 2020-06-09 …
《青玉案元夕》玉壶光转“转”字读几音?《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乐读le还是yue?主人何为言少钱“ 2020-06-09 …
关于李白的将进酒,问几个问题.1.陈王昔时宴平乐乐字是否读le4?2.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句话是什么意 2020-06-09 …
陈王昔时宴平乐,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 2020-06-0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古来圣贤 2020-06-09 …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2020-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