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书魏郑公传后曾巩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辑自《圣宋文选》、《宋文鉴》、《南丰文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B |
小题1:(恶行,不良行为) 小题2:(A之:前一个,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后一个,定语后置标志,助词。B且:前一个,表并列,和或与,连词;后一个,暂且,副词。C以:前一个,因为,连词;后一个,把,介词。D其:前后两个都是“他们的”,代词) 小题3:(A①正面说明,②反面说明;B①有正有反说明,②反面说明;C①②都是正面说明;D①是正面说明但只说了臣,②是反面说明但偏于君。) 小题4:(“还对唐太宗晚年因魏征去世不再纳谏而导致‘辽东之败’深表遗憾。”不合文意,从原文“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 来看,是魏征去世后无人进谏,非唐太宗不纳谏;而从原文“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来看,是唐太宗对魏征的去世感到遗憾,而不是作者的遗憾) |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书魏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羲之 2020-06-19 …
阅读文言短文《陈晋之读书法》,回答下列各题。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长进)。陈晋之一日只�阅读文 2020-06-22 …
(七)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 2020-06-22 …
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 2020-07-16 …
书店有文艺书和科技书共3800本,其中文艺书的三分之二和科技书的五分之三一样多,两类书各有几本?请 2020-08-04 …
1、科技书和文艺书共340本,文艺书本数的三分之一等于科技书的五分之四.求两书各几本.2、有两根长8 2020-11-08 …
1、科技书和文艺书共340本,文艺书本数的三分之一等于科技书的五分之四.求两书各几本.2、有两根长8 2020-11-08 …
若笔之于书法,则酒似旭素之狂草,而茶似羲献之行书各指的是谁 2020-12-04 …
一篇关于竞选英文课代表的英文致词,不要中式英文!谢谢!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竞选英语科代表这一职位.首先, 2020-12-10 …
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