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的题目。秋波媚①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的题目。
秋波媚①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是陆游被任命担任军中要务时所作。当时战场的有利形势和军中威武的生活,让他触景生情写下此词。②高兴亭:地处南宋抗金前线,正对长安南山。③灞桥、曲江均为长安著名景地。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
(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的上片主要内容,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次句写烽火,这是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这说明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
(2)此题考查诗歌的下片主要内容,下片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界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

答案:
(1)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
(2)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比如将南山月、灞柳桥、曲江馆进行丰富的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赏析:
这首词写于秋天,陆游四十八岁,在这一时期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 上片写登高酹酒.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悲歌“三句,诗人正面出场,通过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一是“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是“凭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土,更重要的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此兴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并引出下片. 下片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十六日晚上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从南郑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诗人仿佛真地看到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的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公路在通过水库泄洪闸下游时常常要修建凹行桥,也叫过水路面?解决行洪与交通的矛盾.凹形桥具有高  2020-06-02 …

关于陆游的诗《秋波媚》高分跪求指点!在电脑前等!以人格保证采纳后还会加分!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  2020-06-09 …

英语翻译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  2020-06-19 …

阅读下列材料:《卢沟桥之歌》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2020-06-20 …

阅读下列材料:《卢沟桥之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  2020-06-2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4分)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宋·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  2020-07-0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2020-07-10 …

材料一《卢沟桥之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  2020-07-12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的题目。秋波媚①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  2020-12-15 …

我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到某桥头阻击敌人,出发时敌人离桥头24千米,而我部队离桥头有30千米,于是我部队急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