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父爱陷阱郑成南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
(六)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 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草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f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一"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 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 j著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有删改)
1. 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作简要概括。
——警觉地应对危险——
2. 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
3. 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儿处伏笔?
4.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六)1.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
2. 答案要点:①父亲在陷阱边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
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3. 埋下了四处伏笔: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 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4. (1)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验教育;挫折教育)的方式。(围绕“设置危险情境,让孩子在体验
中成长”或“挖掘陷阱,让孩子在困境中学会自救”的意思去答都可以。)
(2)示例1 :我认为这种方式很好。文中的父亲为孩子挖陷阱,迫使孩子学习自救,让孩子在艰难处境 中学会生存,获得成长,效果很好。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期望通过言语教训来解决问题,实 际上起不到多少作用,有时还会招致反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示例2:我认为这种方式不太好。教育方式应依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文中的父亲采用的方式在 这个孩子身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可是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如果是一个脆弱的或能力很 差的孩子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难以掌控的危险情境,那么这种方式不仅难以收到预期的教 育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英语翻译翻译下列古文:1.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选自《说苑·敬慎》)2.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 2020-05-16 …
孩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阅读答案1.你认为自已的父亲与文中的那一位父亲相似?他对你的教育理念和文中的 2020-05-17 …
照样子,缩写句子.例: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风缭乱了老人的银发.1、外祖 2020-06-15 …
祜:《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侯古切,上讳.请问“上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上讳”一般是指不直接说先 2020-06-21 …
郑当时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 2020-06-23 …
一、翻译《孙叔敖纳言》和《新序》1翻译“有一老父衣粗衣”的“衣”2翻译“宋昭公出亡”的“亡”3位已 2020-06-29 …
扬州八怪最擅长画什么?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高翔汪士慎罗聘郑燮他们的著名画是什么?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下题。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子。父郑因[注],官寓蜀。涛八九岁知声律。 2020-11-13 …
慎重与郑重的不同 2020-12-02 …
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清代有“扬州八怪”之说。其中有一位人称“诗书画三绝”,其书法被誉为“乱石铺街”、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