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为什么孔子的《论语》中的前两句没有联系但是被千百年流传为什么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什么联系但是能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句?
题目详情
为什么孔子的《论语》中的前两句没有联系但是被千百年流传
为什么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什么联系 但是能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句?
为什么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什么联系 但是能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个误区.原本的《论语》是没有断句的,也就是没有标点.后人读的时候,把前三句给孤立了.
后世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一个完整句,孔子是一口气说下来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都是带有“不亦”的三个短句.意思分为三个层次:先是自己努力学习,其次朋友互相呼应,然后在学习有成而未受重视时,可以坦然自处.
现在的学者中,南怀瑾先生、傅佩荣先生都是认为前三句不能分开.
后世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一个完整句,孔子是一口气说下来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都是带有“不亦”的三个短句.意思分为三个层次:先是自己努力学习,其次朋友互相呼应,然后在学习有成而未受重视时,可以坦然自处.
现在的学者中,南怀瑾先生、傅佩荣先生都是认为前三句不能分开.
看了为什么孔子的《论语》中的前两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简便计算有些难帮帮忙第一125/7分之1/8分之1第二24*3分之1-4分之1的和第三78乘77分 2020-04-26 …
四年级数普下有一个串数排成一行,其中第一个数是15.第2个数是40.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是前 2020-05-14 …
1.甲、乙、丙三名运动员囊括了全部比赛项目的前三名,他们的总分分别为8、7和17分,甲得了一个第一 2020-05-14 …
把一根铁丝分成三段,第一段相当于另外两段的和,第二段相当于另外两段和的一半,又知第三段长5米,这根 2020-07-03 …
三只大象用鼻子运木料,第一只大象运了全部的二分之一,第二只大象运的和第三只大象一样多,第二只和第三 2020-07-06 …
三只大象用鼻子运完一批木材.第一只大象运了全部的二分之一,第二只大象运的和第三只大象运的同样多,第 2020-07-06 …
三只大象用鼻子运木头.第一只大象运了全部的二分之一,第二只大象运的和第三只大象运的同样多.第二只大 2020-07-06 …
50.甲、乙、丙三名运动员囊括了全部比赛项目的前三名,他们的总分分别是8、7和17分,甲得了一个第 2020-07-14 …
有一串数字排成一行,其中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10,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是前两个数的和,那 2020-07-19 …
有一串数字排成一行,其中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10,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是前两个数的和,那 2020-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