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闭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闭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为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业已达数百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起,这些无疑需要大量人才。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懂得相关知识的人才。显然,科举无法培养和选拔这样的人才。
——《废科举与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
(3)据材料四,分析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分)
(4)在近代,为何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4分)
(1)不断发展和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3分)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学风的改良(5分)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选拔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2分)
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分)
(4)西方:用考试选拔人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的平等思想;(2分)
中国:八股取士束缚人才;民族危机出现;近代工业、近代学堂的发展。(2分)
某企业初计划今年比去年多创利20%,到了年终,实际创利6300万元,比年初计划又增加六分之一.该企业 2020-03-31 …
某企业初计划今年比去年创利20%,到年终时,实际创利6300万元,比年初计划又增加了6分之1.该企业 2020-03-31 …
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 2020-04-06 …
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 2020-05-02 …
标点符号的运用中年龄之间应怎么运用?比如.他的年龄也就是四、五岁左右.这么运用正确么? 2020-05-24 …
2010年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了0.8%,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去年我省夏粮产量约是307亿公斤?第 2020-07-19 …
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中国创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0-11-05 …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美誉。34年创造150多项科 2020-11-14 …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与沈佐宸、沈叔英等 2020-11-22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8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