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以弗所4章1至2节节生命读经

题目详情
以弗所4章1至2节节生命读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弗四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原文直译:“所以我这在主里的囚犯劝你们,行事为人要与你们所蒙的呼召相称.”
“相称”等值,相配,均衡,合宜,(用于形容取秤的秤码与秤物相互平衡的状态);“行事为人”行走,走动.
按原文本节的开头有‘所以’一词,意即下面所讲的道理,是基于前面真理的事实.
保罗一再提及“为主被囚”的话(参弗三1),可见他把‘为主被囚’之事引以为荣,视为他说话的身分.
“蒙召,”说出我们的得救有四方面的意义:(1)是从世人中被选召出来归给神的意思;(2)这选召是完全出乎神的──人是被动的;(3)但惟有肯顺服、答应神选召的人才得有分;(4)神选召我们,是要我们得着一种特殊的身分,去执行某种特殊的任务.
“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是说我们的‘所行’要与我们的‘所是’相配,才不致违背神呼召我们的原意.
(一)如果我们也像保罗一样,作一个‘在主里的囚犯’(原文),我们的行事为人就不会随便,也就能“与蒙召的恩相称”.
(二)神呼召我们,并不是要我们离世而生活,乃是要我们在世界中过一种照着神恩召的目的而“行事为人”的生活.
(三)本节的国语和合译文表示:神的‘恩典’需要藉基督徒的生活行事将它表明出来.
(四)基督教与别的宗教不同.其不同点乃在于,别的宗教只有要求,却没有供应;基督教不只有供应,并且乃是供应在先,要求在后.保罗在此是要求我们把所得着的‘恩’活出来.
(五)信徒若不显明“相称”的生活,就表示亏欠了神呼召的恩.
(六)“相称”表示不要少,但也不必多;只要把我们所得的恩典活出来就够了,不必活出我们所没有得的.
(七)我们只能劝勉神的儿女,不能劝没有悔改的人过基督徒的生活.
(八)人不能凭行为得救,但是得救的人,绝对要有符合被召标准的好行为.

【弗四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原文直译:“要以一切的谦虚和温柔,用恒忍,在爱中彼此宽容,”
“谦虚,”不是卑贱、卑鄙,也不是谦卑;谦卑是外面的态度,谦虚是里面的存心,就是虚怀若谷.看自己时是看自己的短处,看别人时是看别人的长处,这样,就能‘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罗十二10).
“温柔,”就是温良柔顺,不但于人无争(太五5;彼前二23),且是不给人冷言热语的刺激;包含高雅、有礼貌、为人设想等.
“忍耐,”是承受得起冲击而不反弹,特别指在苦难中和被别人无理的对待时,仍然站立得住;包含忍受、耐久、长时期的受苦、没有怨言、经得起考验等.
“用爱心互相宽容,”‘宽容’是能担当别人对我们的亏欠,不计较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惟有‘爱心’叫我们能为别人的好处着想,故能宽容.
‘谦虚和温柔’是对待别人,‘忍耐和宽容’是接受别人的对待.
(一)教会合一的路,在于活出基督的实际,那就是彼此谦卑、温柔、忍耐,在爱中互相宽容,以平安彼此联络(3节).
(二)信徒真正的‘谦虚’,是出于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三)信徒不是只在一、两件事上谦虚、温柔、忍耐,而是在“凡事”上都要如此.
(四)凡只是外表谦虚、温柔、忍耐,而内心却愤恨不平的,并不是圣经所要的谦虚、温柔、忍耐.
(五)谦虚才能温柔,温柔才能忍耐;温柔是谦虚的自然结果,温柔的人自必忍耐.
(六)宽容是必须有爱心的,没有真正的爱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宽容;爱心有多少,宽容也有多少.
(七)要培养弟兄相爱之道,必须先从谦虚做起.
(八)“互相宽容”:并非只是我们需要别人的宽容,别人也需要我们宽容的对待.
(九)宽容并不是容让罪恶,而是接纳有过错的人或有缺点的人,盼望他能离弃过错、丢弃缺点.
(十)没有一个人能凭着自己作到本节的要求,保罗也绝不是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我们的肩上(参太廿三4),他乃是藉此提醒我们:我们所蒙的‘恩’(1节和合译文),足能使我们活出谦虚、温柔、忍耐、宽容的光景.
看了以弗所4章1至2节节生命读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