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论孔子的幽默林语堂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孔子的幽默
林语堂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总是泰然处之。他有伤世感时的话,在鲁国碰了季桓子、阳货这些人,想到晋国去,又去不成,到了黄河岸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叹。桓魋一类人,想要害他,孔子“恒其如予何”的话,虽然表示自信力甚强,总也是自得自适君子不忧不惧一种气派。为什么他在陈、蔡、汝、颖之间,住得特别久,我就不得而知了。他那安详自适的态度,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陈绝粮一段。门人都已出怨言了,孔子独弦歌不衰,不改那种安详幽默的态度。他三次问门人:“我们一班人,不三不四,非牛非虎,流落到这田地,为什么呢!”这是我所最爱的一段,也是使我们最佩服孔子的一段。
须知孔子是最近人情的,他是恭而安,威而不猛,并不是道貌岸然,冷酷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到了程朱诸宋儒的手中,孔子的面目就改了。以道学面孔论孔子,必失了孔子原来的面目。仿佛说,常人所为,圣人必不敢为。殊不知道学宋儒所不敢为,孔子偏偏敢为。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假托病不见,或使门房告诉来客说不在家。这也就够了,何以在孺悲犹在门口之时,故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不是太恶作剧吗?这就是活泼泼的孔丘。崔东壁就是这样理解的。他以为这段必是后人所附会,圣人必不出此。凡遇到孔子活泼泼所为未能完全与道学理想符合,或言宋儒之所不敢言,或为宋儒之所不敢为,崔东壁就断定是“圣人必不如此”,而斥为伪作,或后人附会。
谈论语,不应该这样读法。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老实话,率真话,不打算对外人说的话,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言志之篇,“吾与点也”,大家很喜欢,就是因为孔子作近情语,不作门面语。别人说完了,曾皙以为他的“志愿“不在做官,危立于朝廷宗庙之间,他先不好意思说。夫子说:”没有关系,我要听听各人言其志愿而已。“于是曾皙砰訇一声,把瑟放下,立起来说他的志愿。大约以今人的话说来,他说:”三四月间,穿了新衣服到阳明山中正公园。五六个大人,带了六七个小孩子,在公共游泳池游一下,再到附近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吐一口气说,“阿点,我就要陪你去。”或作“我最同意你的话。”在冉有公西华说正经话之后,曾皙这么一来放松,就是幽默作用。孔子居然很赏识。
总而言之,《论语》是孔子与门人私下对谈的实录。最可宝贵的,使我们复见孔子的真面目,就是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实录,由这些闲谈实录,可以想见孔子的真性格。有许多《论语》读者,不能体会这种语调。必须先明白他们师生闲谈的语调。读去才有意思。师生之间,语不择言而出,不是预备给人听的。但在熟友闲谈中,不至于误会。若认真读它,便失了气味。
(选自《无所不谈合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所说的“幽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幽默”是指孔子入情入理的话语和安详自适的态度,面对不如意事,他大都能保持自得自适的君子气派。
B.“幽默”是指孔子近人情的性格特征,他恭而安,威而猛,并不道貌岸然,也不冷酷无情拒人于千里之外。
C.“幽默”是指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有人情味的话,不能对外公开的话,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D.“幽默”是指孔子所作的近情语,即孔子在师生之间交流时不装门面,随口而说,却能体现孔子真性情、真性格的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第一段开篇便说明孔子是幽默的,然后结合孔子的具体谈话,说明孔子幽默的表现所在,为全文的议论做铺垫。
B.第二段批判程、朱诸宋儒以道学面孔读《论语》的错误读法,他们把《论语》中某些表现孔子真性情的记载斥之为伪作或后人附会。
C.文章三、四两段旨在阐述要正确理解孔子,对他在《论语》中所说的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正确阅读《论语》的意义,即真正读懂孔子,见出孔子的真面目,不至于误解孔子。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孔子遇到不如意事总能泰然处之,但是有时也会有伤感的话,去不成晋国,在黄河岸上就有过水哉水哉之叹。
B.孺悲来见孔子,孔子假托生病而不见,在孺悲还在门口时取瑟而歌,这似乎是在恶作剧有损圣人形象,却真实地再现了孔子活泼的一面。
C.曾皙言志时表示要领童子去游乐,孔子居然赞成曾皙的想法,作者引述此例意在说明《论语》里孔子与门人的对话,多人情味,不作门面语。
D.关于《论语》,文章结尾处说“若认真读它,便失了气味”,作者的意思是说《论语》里孔子的话半真半假,我们必须分清真假,不可一切当真。
论孔子的幽默
林语堂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只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总是泰然处之。他有伤世感时的话,在鲁国碰了季桓子、阳货这些人,想到晋国去,又去不成,到了黄河岸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叹。桓魋一类人,想要害他,孔子“恒其如予何”的话,虽然表示自信力甚强,总也是自得自适君子不忧不惧一种气派。为什么他在陈、蔡、汝、颖之间,住得特别久,我就不得而知了。他那安详自适的态度,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陈绝粮一段。门人都已出怨言了,孔子独弦歌不衰,不改那种安详幽默的态度。他三次问门人:“我们一班人,不三不四,非牛非虎,流落到这田地,为什么呢!”这是我所最爱的一段,也是使我们最佩服孔子的一段。
须知孔子是最近人情的,他是恭而安,威而不猛,并不是道貌岸然,冷酷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到了程朱诸宋儒的手中,孔子的面目就改了。以道学面孔论孔子,必失了孔子原来的面目。仿佛说,常人所为,圣人必不敢为。殊不知道学宋儒所不敢为,孔子偏偏敢为。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假托病不见,或使门房告诉来客说不在家。这也就够了,何以在孺悲犹在门口之时,故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不是太恶作剧吗?这就是活泼泼的孔丘。崔东壁就是这样理解的。他以为这段必是后人所附会,圣人必不出此。凡遇到孔子活泼泼所为未能完全与道学理想符合,或言宋儒之所不敢言,或为宋儒之所不敢为,崔东壁就断定是“圣人必不如此”,而斥为伪作,或后人附会。
谈论语,不应该这样读法。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老实话,率真话,不打算对外人说的话,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言志之篇,“吾与点也”,大家很喜欢,就是因为孔子作近情语,不作门面语。别人说完了,曾皙以为他的“志愿“不在做官,危立于朝廷宗庙之间,他先不好意思说。夫子说:”没有关系,我要听听各人言其志愿而已。“于是曾皙砰訇一声,把瑟放下,立起来说他的志愿。大约以今人的话说来,他说:”三四月间,穿了新衣服到阳明山中正公园。五六个大人,带了六七个小孩子,在公共游泳池游一下,再到附近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吐一口气说,“阿点,我就要陪你去。”或作“我最同意你的话。”在冉有公西华说正经话之后,曾皙这么一来放松,就是幽默作用。孔子居然很赏识。
总而言之,《论语》是孔子与门人私下对谈的实录。最可宝贵的,使我们复见孔子的真面目,就是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实录,由这些闲谈实录,可以想见孔子的真性格。有许多《论语》读者,不能体会这种语调。必须先明白他们师生闲谈的语调。读去才有意思。师生之间,语不择言而出,不是预备给人听的。但在熟友闲谈中,不至于误会。若认真读它,便失了气味。
(选自《无所不谈合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所说的“幽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幽默”是指孔子入情入理的话语和安详自适的态度,面对不如意事,他大都能保持自得自适的君子气派。
B.“幽默”是指孔子近人情的性格特征,他恭而安,威而猛,并不道貌岸然,也不冷酷无情拒人于千里之外。
C.“幽默”是指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有人情味的话,不能对外公开的话,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D.“幽默”是指孔子所作的近情语,即孔子在师生之间交流时不装门面,随口而说,却能体现孔子真性情、真性格的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第一段开篇便说明孔子是幽默的,然后结合孔子的具体谈话,说明孔子幽默的表现所在,为全文的议论做铺垫。
B.第二段批判程、朱诸宋儒以道学面孔读《论语》的错误读法,他们把《论语》中某些表现孔子真性情的记载斥之为伪作或后人附会。
C.文章三、四两段旨在阐述要正确理解孔子,对他在《论语》中所说的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正确阅读《论语》的意义,即真正读懂孔子,见出孔子的真面目,不至于误解孔子。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孔子遇到不如意事总能泰然处之,但是有时也会有伤感的话,去不成晋国,在黄河岸上就有过水哉水哉之叹。
B.孺悲来见孔子,孔子假托生病而不见,在孺悲还在门口时取瑟而歌,这似乎是在恶作剧有损圣人形象,却真实地再现了孔子活泼的一面。
C.曾皙言志时表示要领童子去游乐,孔子居然赞成曾皙的想法,作者引述此例意在说明《论语》里孔子与门人的对话,多人情味,不作门面语。
D.关于《论语》,文章结尾处说“若认真读它,便失了气味”,作者的意思是说《论语》里孔子的话半真半假,我们必须分清真假,不可一切当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不能对外公开的话” 错,原文第三段“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老实话,率真话,不打算对外人说的话,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不是“不能”而是“不打算”.
(2)C “文章三、四两段旨在阐述要正确理解孔子”错,曲解文意,三四段阐述读《论语》的正确做法.第三段首句“谈论语,不应该这样读法”.
(3)D“我们必须分清真假,不可一切当真”错, 对认真读它理解不当,根据最后一段,这里的认真是指文中不考虑师生对话的情景和语调,而以道学面孔论孔子的错误阅读方法.
答案:
(1)C
(2)C
(3)D
(2)C “文章三、四两段旨在阐述要正确理解孔子”错,曲解文意,三四段阐述读《论语》的正确做法.第三段首句“谈论语,不应该这样读法”.
(3)D“我们必须分清真假,不可一切当真”错, 对认真读它理解不当,根据最后一段,这里的认真是指文中不考虑师生对话的情景和语调,而以道学面孔论孔子的错误阅读方法.
答案:
(1)C
(2)C
(3)D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梅岭中学九年级的学生最近开了一个班会,讨论如何选择电视节目,现在电视节目种类很多,各有利弊,同学们 2020-05-17 …
英语翻译翻译成英语,要按()里的短语,1、我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adaptto)2、他昨晚开会缺 2020-05-17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踏莎行和赵国兴知录韵①辛弃疾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 2020-06-19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 2020-07-28 …
英语教学理论中除了像类似schemetheory这个范畴的,还有哪些著名的理论?英语说课是,有理论基 2020-11-11 …
目前的理论物理学到底什么理论最有说服力,感觉相对论已经被分化成了无数细小的分支弦理论量子理论各种理论 2020-11-24 …
阅读下列材料: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 2020-11-27 …
议论性语段摘抄3个角度:(自强同情尊严各一篇300-400字)拜托各位大神 2020-12-2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 2020-12-23 …
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上和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