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甲商品的价格下降50%,乙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25%.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2014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A.乙商品的价格下降10%B.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0%
题目详情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
甲商品的价格下降50%,乙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25%.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2014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 )A.乙商品的价格下降10% B.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0% C.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50% D.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5%
甲商品的价格下降50%,乙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25%.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2014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 )A.乙商品的价格下降10% B.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0% C.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50% D.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5%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巧用“口诀”解答《经济常识》计算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频频出现经济常识计算题,尤其是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虽说数据不大,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种试题时仍是头疼不已,面对考题无从下手.此类计算题的口诀,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则能有效解答问题.口诀是:“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减,后算乘除.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口诀.
【例1】(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按照口诀“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口诀“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选B.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根据口诀“提高加,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故选C.
【例3】(2008全国文综卷Ⅰ卷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此题曾是最难的计算题,不知难倒了多少老师和学生,如果运用口诀,则能轻而易举搞定这一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提高加”,得出“1+50%”;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除”;货币贬值20%,意味着货币购买力降低,“降低减”,得出“1-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要买到同样多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即货币贬值(降低),花钱更多(提高),故二者成反比,“反比除”.所以2008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是:[15元÷(1+50%)]÷(1-20%),计算可知M=12.5元.故选B.
【例4】(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提高加”,得出“1+20%”;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成正比,“正比乘”,即10×(1+20%).其他条件不变,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故选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好这部分计算题的关键是思路清晰,知识掌握准确,尤其是知识间的具体关系,加上巧妙利用口诀,结合题意,一定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分数拿到手.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频频出现经济常识计算题,尤其是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虽说数据不大,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种试题时仍是头疼不已,面对考题无从下手.此类计算题的口诀,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则能有效解答问题.口诀是:“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减,后算乘除.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口诀.
【例1】(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按照口诀“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口诀“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选B.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根据口诀“提高加,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故选C.
【例3】(2008全国文综卷Ⅰ卷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此题曾是最难的计算题,不知难倒了多少老师和学生,如果运用口诀,则能轻而易举搞定这一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提高加”,得出“1+50%”;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除”;货币贬值20%,意味着货币购买力降低,“降低减”,得出“1-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要买到同样多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即货币贬值(降低),花钱更多(提高),故二者成反比,“反比除”.所以2008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是:[15元÷(1+50%)]÷(1-20%),计算可知M=12.5元.故选B.
【例4】(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提高加”,得出“1+20%”;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成正比,“正比乘”,即10×(1+20%).其他条件不变,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故选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好这部分计算题的关键是思路清晰,知识掌握准确,尤其是知识间的具体关系,加上巧妙利用口诀,结合题意,一定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分数拿到手.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看了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甲商品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Excel中相同的产品,不同价格,不同数量,怎么求和?例如产品 数量 价格a 2 6b 3 5c 2020-05-16 …
为什么氧不足与碳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而不是产生部分二氧化碳,和剩余碳.也就是问:为什么氧气充足的情况 2020-05-16 …
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为3和5,那么与(61)等价。A.π2<4(R×S)B.π2<7(R×S)C. 2020-05-26 …
离散数学设A={1,2,3,4},R为AXA上的二元关系,(a,b)R(c,d)等价于a+b=c+ 2020-07-25 …
深圳文博会期间,某展商展出了A、B两种商品,已知用120元可购得的A种商品比B种商品多2件,B种商品 2020-11-11 …
某国去年4件A商品的价值与5件B商品的价值相当,3件B商品的价值与2件C商品的价值相当。不考虑其他因 2020-11-21 …
等值演算法?幕等律:A或A为什么会等价A.吸收律:A或(A与B)等价A是为什么.同一律:A或F为什么 2020-11-27 …
为什么在超市买称重的食品时单价会乘2比如散装的巧克力啦 2020-12-25 …
在市场上,一套标价上千元的西装,经过消费者的讨价还价,有时甚至可以2—3折就可以买到。这说明,商品的 2020-12-26 …
为什么硫的化合价会有+2、+4、+6、-2价等?这与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如果深究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