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1)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根据下图中的示例,在空的“□”中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注:pH计是一种测pH的仪器)(2)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
题目详情
(1)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根据下图中的示例,在空的“□”中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注:pH计是一种测pH的仪器)

(2)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______色;
②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化学式)______、______.
(3)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该同学所得的结论是否科学?请说明理由______.

(2)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②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化学式)______、______.
(3)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该同学所得的结论是否科学?请说明理由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测酸碱性用的是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无色酚酞、紫色石蕊试液;测酸碱度用的是PH试纸和PH计;PH>7的是显碱性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等;
(2)①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PH>7了显碱性,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说明显酸性,即还含有没反应的氯化氢,还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温度的升高到底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的热量.
故答案为:(1)酚酞(或酚酞溶液) pH试纸 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碱性溶液)
(2)①蓝 ②HCl NaCl (3)不科学,因为NaOH固体溶解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2)①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PH>7了显碱性,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说明显酸性,即还含有没反应的氯化氢,还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温度的升高到底是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的热量.
故答案为:(1)酚酞(或酚酞溶液) pH试纸 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碱性溶液)
(2)①蓝 ②HCl NaCl (3)不科学,因为NaOH固体溶解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看了(1)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一物理问题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封闭车厢中,悬挂着一个带有滴管的盛油容器,O点在其正下方。当滴管依次 2020-04-08 …
变限积分求道问题对函数f(t+h)-f(t-h)在[-h,h]上的积分对h求导.F(h)=∫[-h 2020-05-23 …
走到树下,树会滴水,像下雨一样,明明是晴天,这是什么树到沈阳的棋盘山玩,路两旁的书,一直滴下大滴大 2020-06-30 …
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s滴下一滴,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欲滴下,此时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 2020-07-02 …
雨滴自屋檐静止滴下,每隔0.2秒滴下一滴,第一滴落下时第六滴恰欲滴下,此时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 2020-07-02 …
高为h=3.2m的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如图 2020-07-02 …
下列滴定反应不需要用指示剂的是()A.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含氯离子的溶液[Ag++Cl-═AgCl↓ 2020-07-29 …
关于中和滴定的偶然误差问题一般来说中和滴定都是要求重复滴定三次,且三次滴定液的用量相差不超过0.0 2020-07-31 …
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若有两滴雨滴从高空中落下,其质量分别为m1...m2 2020-08-02 …
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C3还原B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