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从这里开始,才算踏上了莫贺延碛。这碛长八百里,古称沙河,也就是大戈壁。那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无水草,是行旅人最艰苦的途程。在沙漠中有一最大困难,就是容易迷路。他走
题目详情
从这里开始,才算踏上了莫贺延碛。这碛长八百里,古称沙河,也就是大戈壁。那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无水草,是行旅人最艰苦的途程。在沙漠中有一最大困难,就是容易迷路。他走了百余里后,找不到野马泉,当取出皮囊时,因袋重失手落地,所储的水全流出去,使他大感恐慌;以至觉得道路盘回,不知向着那面走才是。因想重回到第四烽去,可是回头走了十余里,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一再表示,不到天竺(那时称印度为天竺,又叫做婆罗门)决不东归一步,怎么自己回头走呢?还是应该抱定决心,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他又口念观音,转身向西北前进。这样连走了四夜五日,没有一滴水沾喉,不禁口干腹焦,痛苦欲死,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不得不倒卧在沙漠中,心想:“这回可真完了。”幸亏识途的老马将他带到绿洲,人马才俱得苏息。在草地边停息一日,然后盛水取草,才再向前进发。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北印度。
①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去干什么?
②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这留给你哪些启示?
①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去干什么?
②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这留给你哪些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据材料可知,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玄奘,他去天竺(或印度)学佛法,取佛经.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一路上备尝艰辛,最终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并把印度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来,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玄奘西游最终成功了.原因是他具有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不畏艰辛.
故答案为:
①玄奘;天竺(或印度)学佛法,取佛经.
②成功.原因:因为他具有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不畏艰辛.
②玄奘西游最终成功了.原因是他具有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不畏艰辛.
故答案为:
①玄奘;天竺(或印度)学佛法,取佛经.
②成功.原因:因为他具有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不畏艰辛.
看了从这里开始,才算踏上了莫贺延碛...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开关,只要其中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若在某段时 2020-05-02 …
汽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公路某转弯处半径为R(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1)若路面 2020-05-16 …
一个定值电阻接在电路甲中,当通过该电阻的电量为2库时,它消耗的电能为3J.若将此电阻接在电路乙中, 2020-06-06 …
一个定值电阻接在电路甲中,当通过该电阻的电量为2库时,它消耗的电能为3J.若将此电阻接在电路乙中, 2020-06-06 …
人生的领路人找一篇文章主要是在一个雨天作者搀扶一位盲人回家盲人盖好了一个路边的井盖在最后有:在路上 2020-06-21 …
四大措施解决千年冻土问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贯通,打破了美国的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 2020-11-23 …
四大措施解决千年冻土问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贯通,打破了美国的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 2020-12-05 …
(2007•烟台)四大措施解决千年冻土问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贯通,打破了美国的火 2020-12-05 …
四个小彩灯串联在一起,其中一个断路后,其它的小灯泡无法正常工作,如何利用电压表判断是哪个小灯泡的问断 2020-12-21 …
汽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公路某转弯处半径为R(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1)若路面水 2021-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