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被风吹走的夏天秦俑①那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夏天。②那天是高考分数线出来的日子,我没有跟家里人说实话。我说还得要几天时间呢,他们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我的父母一大早

题目详情
被风吹走的夏天
 秦俑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夏天。
    ②那天是高考分数线出来的日子,我没有跟家里人说实话。我说还得要几天时间呢,他们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我的父母一大早就得去地里干农活。父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密,他常跟我们兄弟俩说,秋天的收成怎样,就要看这一季的努力了。哥哥大我四岁多,上完初中就跟人去东莞打工,今年春节回来,承包了村里的制砖厂,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回家吃
    ③吃过午饭,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去了村子三里地外的一个食品批发部。在那里,有离我们村最近的一部公用电话。但回来的时候,我的腿里一定是灌满了铅,要不我怎么会觉得回家的路这么长?
    ④离最低录取线差了两分。我不知道该怎样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家人,怎样面对他们脸上的失望。我在村子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后坐到了村口的桥墩上。
    ⑤也不知坐了多久,四周响起此起彼伏的蛙声。我一步一步地往回走,走到家门口,走进卧室。我一晚上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出去吃饭。母亲进来看过我几回,她不停地摸我的额头,怀疑我是不是生病了。哥哥给了我一个饼,问我是不是出成绩了,我背着脸说,还没呢,还得有几天。
    ⑥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或者说,我压根儿一晚都没有入睡。我跟父亲说,我想去哥的制砖厂做工。父亲头也不抬地说,你能做什么?我对父亲的轻蔑感到非常不满,干什么都行,就是搬砖块我也愿意!就这样,我去了我哥的制砖厂做工。哥哥告诉我,砖块刚烧出来时很脆的,需要从窑里搬到窑外,经过日晒雨淋,消掉一身的火气,才能砌成一面墙。我具体的工作,是将窑里烧好的砖一块一块搬下来,垒到担子上。窑里很闷,砖面很糙,不大一会儿,我全身就湿透了,手心也磨出了三四个血泡。哥哥心疼地将他的手套摘下来给我,可依然不管事,锋利的砖棱儿还是不小心划破我的手套,又划破我的手指。我没有吭声,身体上的疼痛可以让我暂时麻木,忘却分数的烦恼。只有等晚上躺在床上,我才像一条搁浅在岸上的鱼,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⑦那一年我17岁,1.74米的个头,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一个多月又苦又累的工作,并没有让我变得更瘦,相反我感觉自己一天一天愈加强壮,就像地里疯长的玉米苗一样。半夜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身体里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是我的力气在增长。我一直没有勇气说出高考结果,很奇怪,他们也没有再问我。有好几次,在跟父亲和哥哥说话时,我试图往这个话题上引,结果他们都将话岔开了。我也没有看到他们脸上的失望,也许他们早就猜到了结果吧,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对我抱希望。我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也不怎么爱出门去疯了。邻居见到我,说我变黑了,长大了,像个男子汉了。我偷偷对着镜子看过自己,看上去有点陌生,嘴唇上都长出了一溜儿浅浅的胡茬。
    ⑧下过一场雨,天气开始转凉。是9月初的一天,父亲一大早叫醒我。起来吧,今天该去上学了。母亲已经准备好了被铺,上面还散发着前几天晒进去的太阳味儿。哥哥将学费交到我手里,说是给我这一个多月的工资。父亲照例背着铺盖,送我到村口的桥头。父亲说,天气凉了,你在学校要注意身体。我接过背包,走在了通往复读的路上。一阵风吹过,我积蓄一个夏天的泪水终于忍不住飞落下来。
    ⑨村庄渐渐地远了。这个夏天,也渐渐地在我身后远去了。
(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1)文章第②段中画线语句交待了哥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画线语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题“被风吹走的夏天”的含义。
(4)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是如何表现“如山”的父爱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要分析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其次分析该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
文章讲述了“我”在高考失利后的那个夏天,没有向家人说出实情,而选择默默地在哥哥的砖厂干活;但其实家人已经知道结果并悄悄地为“我”安排复读,支持“我”继续求学的故事;而文章开篇介绍哥哥的情况,从内容上是让读者了解哥哥的情况;通过对哥哥打工生活以及在砖厂的劳累情况表现出哥哥勤劳的性格.从结构上,为下文“我”高考失利后去哥哥砖厂工作埋下伏笔,起到铺垫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需将词语置于上下文语境中进行分析理解,同时需结合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思想主旨进行作答.
文章第⑤段描写了“我”知道自己高考失利后回家的情景,“我”的萎靡不振和伤心失望让不知道实情的母亲担心.“母亲进来看我几回”中的“几回”,写出了次数之多;“她不停地摸我的额头”中的“不停地”,强调了动作的频繁,而二者结合,则是母爱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以及母爱的细腻和温暖.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需通读全文,结合故事情节及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在高考失利后的那个夏天,没有向家人说出实情,而选择默默地在哥哥的砖厂干活,但其实家人已经知道结果并悄悄地为“我”安排复读,支持“我”继续求学的故事.“夏天”是故事的发生时间,在此处有其象征义,代表着“我高考失利后痛苦的心路历程”.结合文章,“被风吹走的夏天”一方面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的结束;另一方面指在亲情的呵护下“我”的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需结合文本,找出能体现父爱的相关情节进行概括即可.
本文讲述的了高考失利后的“我”在家人无言的关怀和呵护下,走出人生低谷的故事;而父亲的爱在故事中也随处可见.如第②段中,通过描写衰老、勤劳的父亲朴实的话语,表现了父亲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生存的经验和生活的道理,表现了父爱的深沉;第⑥段中,父亲故意对我的想法表现出冷漠和不屑,激励我努力证明自己,表现了父爱的沉稳;第⑦段中,父亲在平时的生活中故意避开高考的话题,说明父亲并不是冷漠的,反而在细心地照顾我的感受,说明了父爱的宽厚包容;第⑧段,也就是文章最后父亲像往常一样“叫醒我”“送我”体现出父亲的爱并不会因“我”高考的失利而改变,反而是“我”生命中最永恒的存在,朴实无华,是“我”永远可以依靠的大山.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让读者了解哥哥的情况;表现出哥哥勤劳的性格;为后文“我”去哥哥的制砖厂做工作了铺垫.
(2)“几回”,表明次数多;“不停地”,强调频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母爱的细腻和温暖.
(3)既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的结束;也指在亲情的呵护下“我”的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
(4)参考示例一:第②段中,日渐衰老、辛勤劳作的父亲,用朴实的言行告诉他的孩子自己的人生体验,表现出父爱的厚重.
参考示例二:第⑥段中的父亲对“我”的想法表现出冷漠和不屑,任由“我”去体验艰辛,经历打磨,显示出父爱的沉稳.
参考示例三:第⑦段中父亲对高考话题的回避,是对“我”的呵护,体现了父爱的包容.
参考示例四:第⑧段中的父亲“叫醒我”,“照例”“送我”,嘱咐“我”注意身体,是用他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出他最平实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