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题目详情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 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看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林林在班上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全班组长40人,喜欢吃鱼的有30人,喜欢吃肉的有28人,喜欢吃菜的有2  2020-04-06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2020-07-08 …

某同学正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随手列下了以下表格: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  2020-07-11 …

阅读《诗经·相鼠》,阅读《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2020-07-13 …

各位,能否帮我把《相鼠》翻译成现代文?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2020-07-13 …

离散数学求救某班级共有83名学生,其中选修课程a的有23人,选修b课程的有28人,选修c课程的有2  2020-07-17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  2020-11-10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  2021-01-13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  2021-01-13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