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散文《美在何方》,然后答题。美在何方陈村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
阅读散文《美在何方》,然后答题。
美在何方
陈村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出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地,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想。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诗句: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人。
诗句: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人。
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苗与磨石》阅读答案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少年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2、文章为什么要以《 2020-05-13 …
关于关于悔与悟的作文度过了人生的五十六个春秋,回顾过去,你有后悔的事吗?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请围绕 2020-05-16 …
《春苗与磨石》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少年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2、文章为什么要以《春苗与磨 2020-05-16 …
一篇作文悟是了解、领会的意思.当看到秋天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时候,你也许会对生死有所感悟.当你做错 2020-05-16 …
众生皆迷,谁来得悟?如果众生都是一样受迷,为什么在迷中会有人开悟?为什么就是那个人得悟?迷与悟是一 2020-06-22 …
作文感悟是对某一生活现象的深刻认识,感悟的灵魂是真情和个性。例如,看到父亲的背影,感悟到了深沉的父 2020-07-11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语文,我爱你,因为你的美,令人欣赏不够;语文,我爱你,因为你的搏大精深, 2020-07-16 …
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 2020-08-03 …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的感悟(作文)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有什么感悟,写成作文,对诗《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的 2020-12-18 …
火求中考语文阅读题怎样答得简洁又正确求教精髓感悟和答题例子我语文阅读知识应该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就是什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