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选自2015年源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舜时期,《诗经》中不少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的诗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B、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使民众归附,是“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德治思想的体现。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专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起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
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C、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等人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实现了天下大治。
D、在宋代理学形成时期,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这为德治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理学烙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为“周孔之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大大丰富了其内涵,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等治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C、宋代理学家借书: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倡导教化,整肃人心,对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D、古代社会所提倡的加强教化,礼法并用,宽猛相济的主张,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选自2015年源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舜时期,《诗经》中不少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的诗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B、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使民众归附,是“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德治思想的体现。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专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起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
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C、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等人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实现了天下大治。
D、在宋代理学形成时期,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这为德治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理学烙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为“周孔之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大大丰富了其内涵,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等治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C、宋代理学家借书: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倡导教化,整肃人心,对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D、古代社会所提倡的加强教化,礼法并用,宽猛相济的主张,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使民众归附”错误,原文第一段为“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2)C“唐太宗等人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3)A“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为“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答案:
(1)B
(2)C
(3)A
(2)C“唐太宗等人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3)A“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为“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答案:
(1)B
(2)C
(3)A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为我推荐几本有利于数学思维启发的书籍?我是初中生,总认为自己的数学思维很差,希望从书得到数学思维方 2020-03-30 …
怎样将翻这几句诗歌化?“翻到书的第一部分””翻到书的第二部分“”翻到书的第二部分“将以上三句用诗歌形 2020-03-31 …
《论语》统帅全书的思想是‘仁’.在《颜渊》篇中,孔子提出什么为政 2020-04-07 …
这本书引起大家的注意应该怎么用英文说这本书事实上是她的应该怎么用英文说到书的末端应该怎么用英文说她 2020-04-08 …
小明和小强到书店去买同一种书,到了书店才发现,小明还缺0.65元小明和小强到书店去买同一种书,到了 2020-04-26 …
不好意思,请你给我讲一下,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的书占两个书架总数的八分之五,如果从甲拿90本到乙, 2020-04-27 …
淘气任意打开一本书,看到书的左右页各有一个页码,把这两个页码相加,得到一个和.淘气打开了5本书,得 2020-04-27 …
用焦距是50毫米的照相机拍摄书中画面时,镜头到书的距离应()A.小于50毫米B.等于50毫米C.等 2020-05-13 …
用焦距是50毫米的照相机拍摄书中画面时,镜头到书的距离应[]A.小于50毫米B.等于50毫米C.等 2020-05-13 …
英语翻译谁能将下面这句话翻译成英语?“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 2020-05-13 …